咖啡昇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四姑娘山聳翠微,
雲間秀色映晴暉。
峰巒競秀爭天下,
峭壁爭雄壯士歸。
皚皚雪頂披銀袍,
碧空如洗映瓊瑤。
玉湖鏡面映山色,
翠林深處聞鳥啼。
初陽破曉照仙山,
霞光萬道映峰尖。
雲海茫茫連碧落,
人間仙境在四川。
四姐妹兒情依依,
攜手並肩共長雲。
風姿各異顯神韻,
千秋傳說動人心。
登臨絕頂心自豪,
一覽眾山小天下。
四姑娘山美如畫,
詩人筆下難描繪。
四姑娘山位於中國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處於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的過渡地帶。這一地區的地質和地貌特徵深受其地質歷史的影響。
四姑娘山地區經歷了從古特提斯洋邊緣盆地到青藏高原東緣隆起的地質演變歷程,其地質構成包括砂岩、板岩、千枚巖、大理岩、石灰岩和花崗岩等 。
古特提斯洋時期,是地球歷史上一個重要的地質時期,大約開始於5億年前,結束於2億多年前。在這一時期,四姑娘山地區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約4.9億年前,四姑娘山地區位於古特提斯洋的邊緣。
古特提斯洋名字來源於古希臘神話中的特提斯女神,是一個橫貫古代超級大陸——岡瓦納大陸和勞亞大陸之間的大洋。這個時期的四姑娘山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其地質環境與現在截然不同。
隨後,大約在4.6億年前至4億年前,由於地殼運動和海平面的變化,四姑娘山地區開始經歷廣泛的海侵現象。
海水逐漸淹沒了這個地區,使得原本的深海環境轉變為淺海陸棚環境。在這一過程中,沉積了大量的砂岩、頁岩、石灰岩等沉積岩層,後來成為了構成四姑娘山地質結構的基礎。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約在3.8億年前至3.6億年前,四姑娘山地區進一步轉變為廣闊的陸表海環境。
陸表海是一種覆蓋在大陸架上的淺海,其特點是海水較淺,陽光可以照射到海底,有利於生物的生長和沉積物的堆積。
在這一時期,四姑娘山地區沉積了豐富的生物化石和碳酸鹽岩層,這些沉積物記錄了當時生物多樣性和環境變化的資訊。
古特提斯洋時期的地質變化,為四姑娘山地區的地質構造和地貌特徵奠定了基礎。
隨後,隨著古特提斯洋的閉合和青藏高原的隆起,四姑娘山地區經歷了更加複雜的地質演化過程,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壯麗山川和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
四姑娘山地質公園的總面積為2764.01平方公里,主要地質遺蹟面積為394.83平方公里。
四姑娘山因造山運動形成,是地球歷史上一種重要的地質現象,它導致了大陸的碰撞、山脈的形成以及地球表面的巨大變化。
在地質歷史上,三疊紀末期,大約在2.05億年前,全球地質格局發生了重大變革。這一時期,古特提斯洋的消減閉合過程達到了高潮,引發了大規模的構造運動。這一過程涉及到了昌都陸塊、揚子陸塊和華北陸塊這三個巨大的地殼單元。
隨著古特提斯洋的逐漸縮小,昌都陸塊、揚子陸塊和華北陸塊開始相互靠近,最終發生了劇烈的碰撞。這一碰撞事件對四姑娘山地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甘孜—松潘海槽,一個曾經廣闊的海洋區域,由於這次碰撞而逐漸閉合。海水的退出標誌著四姑娘山地區海相歷史的終結,同時也開啟了陸內變形和碰撞造山的新時期。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