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昇華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崆峒山峭立,隴原展雄姿,
碧空倚翠峰,雲海繞仙姿。
丹霞染壁峭,古洞隱幽奇,
涇河捲浪遠,歷史沉積詩。
黃帝問道處,文明啟新篇,
絲綢之路古,駝鈴迴響天。
石窟佛光映,壁畫訴滄桑,
英雄戰事多,崆峒千古長。
登高望四野,心曠神怡然,
甘肅崆峒山,風景入畫間,
歷史文化韻,流芳萬世傳。
崆峒山,位於中國西北部的甘肅省平涼市,地處陝、甘、寧三省(區)交匯處,是六盤山支脈的一條重要山脈。
崆峒山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自然資源,自古以來便享有盛名。崆峒山不僅是一座自然風光秀麗的山脈,更是一處蘊含深厚歷史文化底蘊的寶地。
地理上的崆峒山,是一座集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於一體的名山。主峰海拔2123米,巍峨聳立,宛如一位沉默的守護者,俯瞰著四周的大地。
山體主要由石灰岩構成,這些堅硬的岩石在億萬年的風雨侵蝕下,逐漸被雕琢成了如今奇峰林立、怪石嶙峋的壯麗景觀。每一塊岩石,每一道峽谷,都彷彿是自然界的傑作,讓人不禁感嘆鬼斧神工的神奇力量。
走進崆峒山,可以看到山中的峽谷深邃而幽靜,彷彿是通往另一個世界的秘密通道。峽谷兩側的巖壁直插雲霄,巖壁上的植被茂密,綠意盎然,為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生機。空氣中瀰漫著清新的氣息,這裡是天然的氧吧,每一口呼吸都讓人感覺神清氣爽,彷彿能夠洗淨塵世的煩惱。
崆峒山的水系發達,溪流潺潺,清澈見底,溪流如同山間的絲帶,穿梭於峽谷和森林之間,為崆峒山注入了源源不斷的靈氣。春夏之際,山花爛漫,溪水旁更是鳥語花香,景色宜人;秋冬之時,溪流兩旁的樹木換上了五彩斑斕的新裝,溪水更顯清澈,與山體的蒼涼形成鮮明對比,別有一番風味。
在歷史與文化的長河中,崆峒山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據傳,是黃帝向廣成子問道的地方,也是道教文化的發源地之一,因此被譽為“道教第一名山”。
山上的古蹟眾多,如崆峒宮、黃帝問道處等,都承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這裡,自然與人文完美交融,構成了崆峒山獨特的魅力。
崆峒山不僅是道教的重要發源地之一,也是佛教文化的傳播地,山上宮觀寺廟眾多,儲存著豐富的宗教文化遺產。宮觀寺廟不僅是宗教活動的場所,也是古代建築藝術的瑰寶,體現了古代工匠的智慧和才能。
自然景觀方面,崆峒山以其奇特的地質地貌、清新的空氣和四季變換的景色,成為了自然與歷史交織的畫卷,吸引了無數遊客和文人墨客的目光。這座山中的每一處景點,幾乎都承載著一段悠久的歷史傳說或與之相關的詩文佳作,使得崆峒山不僅是一座自然風光旖旎的名山,更是一座蘊含豐富人文景觀的寶庫。
春天的崆峒山,萬物復甦,山花爛漫,綠意盎然。詩人杜甫曾在此留下了讚美之詞:“崆峒山色佳,春日更無涯。綠竹盈山谷,紅花綴石崖。”
夏天的崆峒山,溪流潺潺,清涼宜人,宋代文學家蘇軾也曾在此揮毫潑墨:“崆峒山下水,清澈照人心。暑氣全消散,涼風自古今。”
秋天的崆峒山,層林盡染,金黃與翠綠交織,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中有云:“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雖非專為崆峒山而作,但詩句中的意境與秋日崆峒山的壯麗景色相得益彰。
冬季的崆峒山,白雪皚皚,崆峒山更顯肅穆莊嚴,清代詩人袁枚有詩云:“崆峒山上一孤峰,雪壓松梢玉作容。世上無端塵事擾,此間獨佔歲寒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