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 (第1/2頁)
M大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這話可不是假話。西漢之後,是王莽篡政,綠林、赤眉起事;東漢之後,是黃巾造反,三國鼎立。兩漢生生地被鬧垮了,誰能不觸目驚心!何況,還是在天地示警之後說的呢!正好又趕上了當口:仁宗正猶豫動搖。當時就將這份摺子,轉給中書了。
中書手裡有了幾份摺子,就開始發力了。
韓琦帶著一幫人進了垂拱殿。剛一山呼起舞完畢,他就直奔主題了:“陛下,微臣手裡有幾份摺子,有宮裡轉過來的,也有直送中書的。是否給皇上念念?”
皇上抬眼問道:“關於什麼事?”
韓琦說:“大抵都是為著立嗣。”
皇上幾乎沒有聲息地微微嘆了一口氣,半晌才說道:“不必唸了。其實,這事我早就想著了。只是沒有合適的人選,才耽擱下來了。”說到這裡又停住了,好一會兒,才又問道:“你們也說說,宗室子弟裡面有誰最合適?”
誰敢答這茬兒!
冷了半天場,韓琦才回答道:“陛下,這事誰也不敢議論!還要請您自己明斷。”
皇上的眼光又暗了下來,半是回憶、半是感慨道:“先前宮裡也養過兩個孩子,早了。小的呢,倒是淳厚,只是木得很,資質有限。全盤衡量起來,還是大的強些。就是大的吧!”
韓琦已經知道是誰了,可還是問道:“陛下說的是誰?臣等魯鈍,還請陛下明示。”
皇上知道他們是要自己親口說出人來,只好說道:“就是十三團練宗實哪,今年怕也有三十好幾了吧!”宗實在兄弟中排行十三,宮裡宮外都有順口帶著排行叫的。
韓琦雖號稱粗疏,仁宗的一切細微變化,卻無不都看在眼裡。他要留個退路,為皇上,也為自己。臨下殿時,便對仁宗稟道:“陛下,這事關係重大。是否請您夜裡再考慮考慮,微臣等明兒再來取旨?”
仁宗也看出韓琦是要留有餘地,也不說破,只含糊道:“今兒也好,明兒也好,這就定了,沒什麼變的了。你們說明天,就明天取旨吧!”
仁宗說的是實話。他已經沒有退路,還會朝哪裡變!
第二天上了垂拱殿,韓琦果然沒忘了取旨。仁宗說:“朕再不猶豫了,就是十三子宗實。”
但韓琦還要留個退步,上前奏道:“陛下聖明。右衛大將軍、嶽州團練使現在服中,起復後該拜個什麼官,還請容臣等商議一下再來取旨。”
皇上道:“這是應該的,你們商量了再來稟奏吧。”
韓琦他們一商量,準備提宗實為泰州防禦使、知宗正寺。向皇上一奏,仁宗知道又在留地步,高興他們會辦事,當場就誇道:“很好很好,這麼安排好。”
雖是留了退步,韓琦可並不希望有什麼變化,見皇上高興,反而警覺起來,又啟奏道:“陛下,開弓沒有回頭箭。這事果真實施,就不能半途中止了。陛下既已確定無疑,還請由宮裡批出詔命!”
韓琦也可謂步步為營了:由宮裡直接頒佈詔命,首先可以統一宮內意見,不致引起無謂紛爭;而萬一將來有什麼變化,也因為詔命出自宮內,責任也只是皇家內部的事情,中書大臣的干係,好歹要小得多了。
這次仁宗卻特執著,連連搖頭道:“那哪兒成啊!這種事情怎麼能讓婦人們知道!由中書來辦就行了。”究竟他是公正,還是也看到了問題,要回避矛盾,或為將來的變化留個由頭,則只有他自己心裡清楚了。
皇上既這麼說,中書只好出面起草了敕命,經皇上審定,宣佈起復宗實為泰州防禦使、知宗正寺。
誰也沒想到,十三子宗實,竟上書堅決不接受敕命!理由很堂皇:目下正為父親濮王允讓守孝,請皇上許他終喪。
皇上很難堪,問韓琦:“怎麼辦呢?”
韓琦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