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干無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李自成等部起義軍在陝西大地掀起了一場震撼明朝統治根基的風暴,連續取得的重大勝利,如同一記記重錘,狠狠地砸嚮明總督洪承疇所部官軍。
戰場上,起義軍勢如破竹,他們憑藉著頑強的鬥志和靈活多變的戰術,一次次突破官軍的防線,將官軍打得丟盔棄甲,狼狽不堪。
每一場勝利,都讓起義軍計程車氣高漲,也讓洪承疇的圍剿計劃被擊得粉碎,陷入了無法挽回的困境。
然而,彼時的陝西,在天災人禍的雙重肆虐下,宛如一座人間煉獄。
連年的旱災使得土地乾裂,莊稼顆粒無收,田野裡一片荒蕪,看不到一絲生機。
河流乾涸,河床裸露,一道道裂痕彷彿是大地痛苦的呻吟。
百姓們望著荒蕪的土地,眼神中充滿了絕望,他們辛苦勞作一年,卻連基本的溫飽都無法保障。
而戰亂更是讓這片土地雪上加霜,官軍與起義軍的廝殺,使得村莊被焚燬,房屋倒塌,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
曾經熱鬧的城鎮,如今變得冷冷清清,殘垣斷壁隨處可見,一片蕭條破敗的景象。
隨著起義軍在戰場上的節節勝利,隊伍不斷壯大,人數大幅度增加。但這也帶來了一個嚴峻的問題——尋找口糧變得異常艱難。
新加入的成員大多是走投無路的百姓,他們懷揣著對新生活的渴望投身起義軍,可如今,連最基本的生存需求都難以滿足。
起義軍的將領們看著日益減少的糧食儲備,心急如焚。
他們四處尋找糧食,卻發現周邊的村莊早已被搜刮殆盡,百姓們自己都難以餬口,根本無法為起義軍提供足夠的補給。
從這年秋天起,為了尋求更廣闊的生存空間和充足的糧食供應,除了李自成等部為數不多的幾支義軍仍堅守在陝西外,闖王高迎祥、老回回馬守應、八大王張獻忠、一字王、撞天王等部幾十萬人毅然決定東出潼關,進入河南。
那是一幅震撼人心的畫面,起義軍大隊浩浩蕩蕩地向東行進,揚起的塵埃遮天蔽日,彷彿要將整個天空都染成土黃色。
隊伍的寬度達到四十里,綿延不絕,絡繹百里。老弱婦孺被安置在隊伍的中間,受到精心的保護;
而精銳的騎兵則在外圍,他們騎著矯健的戰馬,手持鋒利的武器,時刻警惕著周圍的動靜,為整個隊伍保駕護航。
明總兵左良玉、祖寬兩軍遠遠地望著起義軍的隊伍,心中充滿了恐懼。
他們的軍營相隔七十里,站在山頭,便能清晰地看到起義軍那龐大的陣容。
左良玉站在營帳外,望著遠處那遮天蔽日的塵埃,眉頭緊鎖,臉色陰沉得可怕。
他深知起義軍的戰鬥力,自己手中的兵力與之相比,實在是相差懸殊。
“如此龐大的隊伍,我們如何能與之抗衡?”他喃喃自語道,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猶豫和退縮。
祖寬也同樣被起義軍的氣勢所震懾,他望著那絡繹不絕的隊伍,心中暗自叫苦。
“這可如何是好?若是貿然出擊,恐怕我們這區區兵力,瞬間就會被他們淹沒。”他轉身看向身邊的副將,臉上滿是無奈。
最終,他們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起義軍從眼前經過,卻不敢輕舉妄動。
他們遙望山頭,心中雖有不甘,但理智告訴他們,此時邀擊起義軍,無疑是以卵擊石,只會帶來全軍覆沒的下場。
於是,他們選擇了沉默,任由起義軍順利東進。
在農民軍力量迅速增長的形勢下,明廷內部亂作一團。
崇禎皇帝朱由檢坐在高高的龍椅上,滿臉的焦慮與不安。
他看著各地傳來的軍情奏報,心中的怒火越燒越旺。
總督五省軍務的洪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