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豬不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蘇家老宅二樓書房,林默站在一排雕花書櫃前,抽出一本看似普通的賬簿。賬簿的扉頁寫著"1972年度茶葉貿易明細",但翻開內頁,卻是一份加密的研究報告。
"這份報告記錄了當年量子位移實驗的全過程。"陳芸俯身研究著密密麻麻的資料,"他們試圖在石室中重現布達拉宮的能量場特徵,雖然最終沒有完全成功,但獲得了大量重要資料。"
"看這一頁。"張明指著其中一行記錄,"'超越時空的跨度,在資訊傳遞中已經初見端倪。'這說明他們當時已經發現了量子通訊的可能性。"
李明遠的目光被書櫃底層的一個銅製把手吸引:"奇怪,這個把手的做工和其他部分明顯不是一個年代。"
輕輕轉動把手,一陣機械運轉的聲響從書櫃背後傳來。隨著咔嗒一聲,整個書櫃緩緩向一側滑開,露出一個隱藏的暗格。
暗格並不大,只能容納一個普通檔案盒的大小。但從裡面取出的東西,卻讓在場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冷氣。
那是一摞用蠟封存的信件,最上面一封的郵戳顯示寄件時間是1952年8月。寄件人一欄寫著"os"——奧托·施泰因曼的縮寫。
"他沒有失蹤"陳芸翻看著信件,"在離開上海後,他一直在透過某種隱秘的渠道與蘇家保持聯絡。這些信件記錄了他在世界各地的發現。"
張明戴上手套,小心翼翼地拆開第一封信:"內容是德文,但使用了某種獨特的編碼方式。每個字母都被替換成了特定的符號。"
"等一下。"林默從書櫃上取下一本看似普通的德語詞典,"試試用這個解碼。當年這種郵件往來一定有固定的密碼本。"
果然,按照詞典中隱藏的對照表,那些神秘符號很快顯露出真實含義。這是一份關於青藏高原某個神秘遺蹟的調查報告。
"施泰因曼似乎找到了更多類似布達拉宮的能量節點。"陳芸一邊破譯一邊解釋,"這些節點分佈在全球各地的古代遺址中,共同構成了一個龐大的能量網路。"
"有趣的是這段。"李明遠指著信中的一個段落,"他提到這些能量場不僅能傳遞資訊,還能影響周圍的時空結構。在某些特定條件下,甚至可能實現跨時空的資訊傳遞。"
林默若有所思:"所以他們選擇在蘇家建立研究基地,是因為這裡正好位於幾個重要節點的交匯處?"
"不止於此。"張明繼續翻閱後面的信件,"施泰因曼在信中多次提到,蘇家祖上似乎就掌握著某些關於這個能量網路的秘密。他們在這裡建房子,可能就是為了利用這種特殊的地理優勢。"
隨著更多信件被解密,一個跨越半個世紀的驚人計劃逐漸浮出水面。施泰因曼和他的團隊不是第一個發現這個神秘網路的人,在他們之前,已經有不少人試圖解開這個謎題。
"你們看這個日期。"陳芸指著其中一封信,"1962年2月,也就是蘇成功出生後不久。施泰因曼專門發來一封信,要求蘇家必須按照特定的方式培養這個孩子。"
"因為他發現了某種規律。"林默說,"這種能量場對人的影響是雙向的。它不僅能傳遞資訊,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一個人的思維方式。"
一個更大的謎題開始顯現。蘇家的崛起,或許從一開始就被設計在這個龐大的計劃之中。他們的每一步選擇,都在不知不覺間被這個神秘的能量網路所引導。
但還有更多問題等待解答。為什麼這些信件會被如此隱秘地儲存?蘇成功是否知道自己從小就在這樣一個精心設計的環境中成長?這個延續了幾代人的計劃,最終目的究竟是什麼?
就在團隊試圖尋找答案的時候,李明遠的量子探測儀突然發出刺耳的警報聲。書房的地板下,一股強大的能量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