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豬不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林默站在實驗大樓的頂層,俯瞰著城市的全貌。遠處,一片破舊的老城區在晨光中顯得格外突兀。
"林總,白總到了。"蘇曉月的聲音從通訊器中傳來。
會議室裡,白氏地產的掌門人白志遠正在研究量子家居系統的測試報告。
"令人印象深刻。"白志遠說,"這正是我們舊城改造專案需要的技術。但是"他指著窗外的老城區,"問題比想象中複雜得多。"
林默明白他的顧慮:"說說看。"
"那片區域有上百年曆史,基礎設施陳舊,居民構成複雜。"白志遠解釋道,"最大的挑戰不是技術,而是如何在保留歷史文化的同時實現現代化改造。"
"有意思。"林默說,"李明遠,量子系統在這種環境下表現如何?"
李明遠調出最新的測試資料:"實際上,複雜環境反而激發了系統的自適應能力。您還記得之前發現的'集體意識'現象嗎?在老建築群中,這種特性表現得更加明顯。"
"具體說說。"
"我們在一棟百年老宅中進行了小規模測試。"李明遠解釋道,"量子增強材料不僅沒有破壞建築原有的特性,反而與之產生了某種共振。系統能夠'感知'建築的歷史,並據此最佳化控制策略。"
這個發現讓白志遠眼前一亮:"你是說,可以在保留建築原貌的同時,實現智慧化改造?"
"不僅如此。"米勒教授補充道,"量子系統表現出了驚人的適應性。它能根據建築的年代、結構和使用習慣,自動調整控制引數。這讓每棟建築都保持了獨特的'個性'。"
正說著,陳芸帶來了新的發現:"在測試中,我們發現相鄰建築的量子控制網路會自發形成聯絡。它們不僅共享資訊,還能協同最佳化能源使用。"
"這太神奇了!"白志遠說,"如果能在整個老城區推廣,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一個大膽的計劃開始形成。團隊決定以一個街區作為試點,展開全面的量子化改造。
"第一步是基礎設施升級。"張明說,"我們需要在不破壞原有建築的情況下,植入量子增強材料。"
李明遠提出瞭解決方案:"可以使用奈米級的量子點塗層。這種材料能滲入建築結構,形成無縫的量子網路。而且完全看不出外觀變化。"
"成本呢?"白志遠關心地問。
"前期投入確實不小。"張明計算道,"但從長遠看,能源效率的提升和維護成本的降低將帶來可觀的回報。"
就在團隊討論細節時,一個意外的訪客到來——老城區的居民代表。
"我們聽說要改造老城區?"一位白髮老者直截了當地問。
林默請李明遠做了現場演示。當量子系統展現出對老建築的"理解"和保護時,居民們的態度明顯軟化了。
"這不是簡單的拆遷改造。"林默解釋道,"我們要讓這些百年建築煥發新生,同時保留它們的靈魂。"
經過深入溝通,居民代表同意了試點計劃。但他們提出了一個特殊要求:希望系統能夠記錄和傳承老城區的歷史記憶。
"這個想法很有意思。"米勒說,"量子態本身就是資訊的載體。我們可以讓系統不僅儲存環境資料,還能記錄區域的文化和記憶。"
團隊立即著手開發新功能。他們在量子控制器中加入了"記憶儲存"模組,能夠捕捉和儲存建築中發生的重要事件和情感波動。
"這遠超出了普通的智慧家居。"威爾遜透過影片評論道,"系統正在進化成一個活的文化載體。"
改造工程正式啟動。團隊採用了極其謹慎的方式,幾乎是用"手術"的精度在歷史建築中植入量子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