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局西南分局 (第1/2頁)
三歲就會寫毛筆字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住持仔細翻看著葛望所列的材料清單,臉上的驚訝之色愈發明顯。“這個……這些材料基本都有現成的。”他的語氣中透著難以置信。
葛望有些疑惑,急忙問道:“張住持,您是說這些材料都已經備齊了嗎?”
“沒錯!”張住持抬頭看向葛望,解釋道,“749局西南分局這些年一直致力於研究煉丹爐的製造,他們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出煉丹爐所需的材料,並準備了相當多的庫存。可惜的是,儘管嘗試了無數次,卻始終未能成功製作出理想的煉丹爐。”
葛望聽後心中一震,沒想到自己所需的材料竟然早已被人準備好,這讓他感到既驚喜又期待。“既然如此,那我們是不是可以直接去研究所製作?畢竟燒製煉丹爐需要一個大的爐窯,而這些研究所應該有現成的裝置。”
張住持點了點頭,思索了一下,似乎對這個方案也覺得很不錯。“你的提議很好。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節省時間,還能利用他們的專業裝置和技術支援。”
“對,”葛望興奮地補充道,“而且我可以在那邊進行實驗,確保每個爐子的質量能達到我們的要求。如果有任何問題,我們也能及時調整。”
“那就這麼定了。”張住持露出滿意的笑容,“我會聯絡749局的負責人,安排你們的合作。這對我們天師觀也是一件好事,能夠藉此機會提升我們的煉丹水平。”
“謝謝您,張住持!”葛望心中充滿感激,覺得這次合作不僅為他提供了寶貴的機會,也為天師觀開闢了一條新的發展路徑。
接下來,張住持開始著手聯絡749局的相關人員,葛望則迅速整理好自己的工具和準備工作。他知道,眼前的機會來之不易,他必須全力以赴,確保這一切順利進行。
幾天後,葛望來到了749局的煉丹爐研究所。這裡看似一個普通的研究所,實際上卻更像是一個偏僻的燒窯作坊,四周瀰漫著一股泥土和火焰的氣息,讓人感到一絲樸實和專注。
在研究所人員的協助下,葛望開始了煉丹爐的燒製。他首先請來了製陶師何平洋,帶著他的團隊,準備進行煉丹爐的土坯製作。何平洋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製陶師,臉上總是掛著自信的微笑,顯然在這一行幹了很多年。
“今天我們將以黃士色泥土為主要材料,”葛望開始講解道,“透過揉捏和敲打黏土,排出泥料中的氣泡,以增強泥料的緊密度和可塑性。這是製作高質量土坯的關鍵步驟。”
何平洋點頭表示理解,立即組織他的團隊開始動手。葛望在旁邊指導,觀察他們的每一個動作。團隊成員們分工明確,迅速而熟練地將黃士進行揉捏、敲打,工作氛圍輕鬆而高效。
經過一番努力,最終,他們成功製作出了一個煉丹爐的土坯。葛望看到土坯的形狀和質感,不由得露出了欣慰的微笑。“非常好,何師傅,你們的手藝真是了不起!”
何平洋笑著回應:“謝謝葛先生,我們這一步做得這麼順利,其實是我們之前做過很多次了。接下來,就要把土坯放在陰乾的地方,讓它自然乾燥,這樣才能確保後續燒製時的穩定性。”
葛望點頭同意,隨後帶著團隊將土坯小心翼翼地放在陰乾區。這裡的環境相對溼潤,有助於泥料的乾燥過程。
在接下來的幾天裡,葛望和何平洋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他們不時地坐下來,討論製作煉丹爐的各種細節,何平洋講述了這些年他們研究燒製煉丹爐的各種嘗試過程。透過這些交談,葛望瞭解到原來749局在過去的研究中遇到的最大問題出現在上釉這一步。
何平洋嘆了口氣,說道:“雖說有了科學的分析,知道了古人是用什麼材料,但每個分析的丹爐用的材料用都有些不同,加上對工藝完全不瞭解,我們做了很多嘗試。那些細微的差別,最終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