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鴻藩被撤 (第1/2頁)
太平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德文帝時,因為瀛民萬不存一,沸反盈天,楚軒被召入朝,諮詢政事。”
“但是,很快就被調遣到太學,負責藏書全部事宜。”
有敏銳的政客已經嚐出味來。
鴻王與德文帝的執政理念相悖,是以不受重視。
他們對此,捶胸頓足。
男子漢大丈夫,不可一日無權。
假意順從上頭,然後自行其是,這都不會嗎?
“楚軒管理書室,深居簡出,少與外人交際,只是大齡之際,依舊熱衷閱讀,手不釋卷。”
“每次有女官奉令取書,須臾即能說出書籍的大體位置。”
“待德武帝上位,痴迷兵事,又將楚軒從藏書中喚出,隨侍左右。”
“然而,不久後卻又讓之返回藩國。”
“《興漢書·德武帝本紀》提到,上每與鴻公語,皆聞驚人之言。懼,使歸國。”
啥?
這春秋筆法用的也太過了吧。
究竟是討論什麼領域、什麼政策讓德武帝感到恐懼?
不少文人十分感興趣。
司馬光更是兩眼冒火,哈哈大笑。
《資治通鑑》也不是不能再加一些東東。
“回到瀛國後,楚軒依舊保持過去的高壓手段。”
“許多瀛猴看不到希望,數次掀起翻旗,皆被鐵血鎮壓。”
“史書記錄,在此間受到波及的三十萬餘人,死者兩萬三千七百六十餘人。”
咦?
怎麼還弄出叛亂了?
這鴻王是不是光名頭大,沒有什麼能力。
就光憑著和季漢開國皇帝劉曌p☆y 交易,得到了封地爵位。
嗯。
就和晉武帝司馬炎最喜歡的賈充,武周天子痴迷的和尚薛懷義類似。
各時空基層官吏紛紛搖頭。
楚軒,你不行。
換我上,天高三尺不說,連義兵盜寇都沒有一個。
父母官怎麼當,還是某等在行。
高洋眯著眼睛,感覺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楚軒好像壓根就不想好好治理瀛國,只大興土木,鼓弄出一個個能看不能用的奇觀。
可是,明明是自己的封地,為什麼要做捨本逐末的勾當?
難不成裡頭有什麼深意?
高洋捏著鬍鬚,思考半晌,啥也想不到。
不得已,他只能承認某些人骨子裡就懷揣著冷血的基因。
一如他自己。
也一如這個時代大多數帝王。
“封地出現大規模反叛,在季漢王朝還是第一回。”
“德武帝迫於無奈,又將楚軒宣回。”
“未幾,在之後頒佈律令,將楚藩拆分,由西侯張獻忠改鎮關東,愛侯方源鎮九州,博士侯陳昂鎮琉球,屍侯劉雨生鎮四國,刀侯石巖鎮中國……”
“至於楚軒,去食邑,稽留金陵。”
聞言,許多官僚面面相覷。
就因為管理不好,結果就被奪走封地,是不是也太過分了?
你削一點點,也夠了呀。
這樣搞,誰還樂意為你賣命?
沒好處的事,狗都不幹。
與之相反,鄭吒等中洲隊成員心中寒氣直冒。
他們打心裡不認為這是楚軒被迫做出的選擇。
身為輪迴世界的“智”的代表,他不可能如此“短視”。
而且,那個西侯張獻忠莫非便是明末的大流寇?
嘶!
這傢伙殺人可不眨眼。
呃。
如此想來,那啥啥啥方源、石巖、陳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