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頁 (第1/3頁)
楓語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ldo;咦,墨點?我沒看錯吧?&rdo;這位閆大人又一次出聲。
之前提醒他的那名官員又問:&ldo;孝德兄,怎麼了?&rdo;
&ldo;子恆兄,你幫著長一下眼,看這裡是否有一個墨點?&rdo;那位閆大人拿著那份試捲走到了&ldo;子恆兄&rdo;面前。
&ldo;子恆兄&rdo;順著閆大人手指之處看去,點頭道:&ldo;沒錯,是有一個墨點。這是汙捲了,淘汰吧。&rdo;
&ldo;唉,如此佳作,竟會成為汙卷,可惜!可惜!&rdo;閆大人忍不住遺憾的感嘆。
……
閱卷進行到第七日,便到了最後的關頭,那就是擬定今年會試的取中之人,並進行排榜。
這項工作,必須有主考官牽頭,會同副主考以及所有提調官協商決定。
三百多份透過了初審、二審的試卷,以及數十份備選試卷送到了主考官李東陽和程敏政的桌案上。
這些試卷,他們二人都需一一過目。
到了這時,前面的幾道程式,已然選中了能夠入榜的試卷,並草擬了排名。兩位主考官要做的,就是對這些試卷重新評判,並進行排名的再次調整。
這裡所謂的排名,派的並不是參試舉子的姓名,而是他們所寫考卷的檔案編號。只有經過主考官最後審核,會同眾人確定下最後的錄取之人和榜單排名後,才能將對照試卷的檔案編號,找出試卷原本,去掉糊名,才能得知所錄取榜單中舉子的真實姓名。
主考官李東陽和程敏政二人,一人拿起一份試卷,閱讀起了試捲上的文章。送到二位主考官面前的這些試卷,是按初擬的榜單排名堆放的。越是靠近上面的,初擬榜單排名就越靠前。因此,李東陽和程敏政最先拿起的,就是初擬榜單中排名第一和第二的試卷。
&ldo;嗯,的確是佳作啊!&rdo;李東陽一邊閱讀手中試捲上的文章,一邊手捋鬍鬚頷首。
&ldo;妙!妙啊!老夫已近十年沒讀到如此妙文了!&rdo;另一邊,程敏政也對著手中的那份試卷大讚。
&ldo;程大人,你我交換一下如何?&rdo;李東陽看完了手中那份試卷,便想再看看程敏政手中那份。
&ldo;哈哈,理應如此!&rdo;程敏政很痛快的答應了。
二人交換試卷又看了一遍。看完之後,李東陽就問程敏政:&ldo;程大人認為這兩份試卷如何?&rdo;
程敏政手捋鬍鬚說道:&ldo;都是難得的佳作,排在第一和第二無可厚非。&rdo;
&ldo;誰排第一?誰排第二?&rdo;李東陽又問。
&ldo;就按草擬的排名吧。&rdo;程敏政道。
李東陽點了點頭,說道:&ldo;那就先這麼定下了。&rdo;
又過了幾日,最後的榜單終於定了下來。今年的會試,到了最關鍵的時刻,那就是,對照所錄取試卷的檔案,找出試卷原本,掀開糊名,抄寫真正的榜單了。
明朝的科舉,採用了糊名和謄錄的制度。閱卷官看到的試卷,既沒有考生的姓名,也並非原本,而是由專人抄寫的摹本。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防止有閱卷官與考生內外勾結舞弊。
直到所有閱卷工作結束,確定下了所錄取的試卷和排名,才能對照檔案,找出所錄取試卷的原本,得知每份試卷主人的真正姓名。
所上榜試卷的原本都被找了出來,在眾多參與閱卷的官員和朝廷派出的專門監督官員的有目共睹下,這些試卷就要被去掉糊名了。
&ldo;如某所料不錯,第一名和第二名必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