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塵居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帝王愛長子,百姓疼么兒。張育清也不例外,在長子張玉恆剛上小學的時候,就把他帶到了身邊,開始給他開講金丹修行知道。
竊以金書玉笈為入道之門牆,諷經誦咒乃修仙之徑路。得入道之門可以復元始之性,獲修仙之路,得以曉自然之心。
誦上聖之金書玉誥,明自己之本性真心,非科教不能弘揚大道,非課誦無以保養元和。經之為經,是前聖之心宗,咒之為咒乃古仙之妙法。誦之誠者 則經明,行之篤者則法驗,經明則道契於內,法驗則術彰於外,經明法驗而兩全,內功外行而俱有。
了自心一念之誠,出世上三途之苦,履長生之道路,脫苦海之迷津。既無前愆之可懺,亦無後 過之可悔,無前愆之可懺者,意誠也,無後過之可悔者,心正也,心正則無惡業,意誠那有災殃,無惡業則立到天堂,無災殃則出離地獄
所有恆兒,以後每天打坐修行前,都要誦讀《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知道了,父親”張玉恆回答道。
大道修行在於寂滅情緣,掃除雜念。人心既除,側天心復來。人慾既靜,天理常村。修行前每日先靜一時,待身心都安靜了,氣息都平和了,始將雙目微閉,垂簾觀照心下腎上一寸三分,必有活動氣處相依,不即不離,勿忘勿助,萬念具滅,一靈獨存。
這個時候,呼之至上,上不從心。吸之至下,下不衝腎。一來一往,行至一七二七,自然漸漸兩腎火蒸,丹田氣暖。是為神息,為真鼎,為歸根覆命,為天地根。
到這個時候,靜功修行就入門了。歌曰:
太乙三清凡夫始,靈臺通明身自輕。拋卻凡界三千劫,飛身躍步入虛清。
意守丹田凝神思,凡塵往事眼中現。玄關聚靈化為氣,氣遊經絡通元神。
平心靜氣撫雜念,抱元守一去心魔。觀光聚性入太虛,凝神氣穴心神寂。
聚氣煉神法自然,吞液煉精內陽生。待到丹田生氣穴,煉精化氣築基成。
知道了父親,你不是常說:“無根樹,花正幽,貪戀榮華誰肯休。浮生事,苦海舟,蕩去漂來不自由。無邊無岸難泊系,常在魚龍險處遊。肯回頭,是岸頭,莫待風波壞了舟。”聽到大兒子玉恆的回答,張育清還是很開心。藍田界,員嶠仙國以及自己的修行傳承,都希望他可以給自己傳承下去。
又是一天清早,天還沒亮,張育清帶著長子玉恆,一早就來到了沂蒙山青丘崮的頂峰,一起在望蓬萊閣的大殿前的巨石上打坐。
恆兒,跟我一起誦讀《清靜經》
“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執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
一直到天色微微發亮的時候,一切都是那麼安靜,只有微風輕輕吹過樹葉的沙沙聲。恆兒靜靜地站著,等待著接下來的指示。他專注地聽著師傅的話,努力理解其中的深意。
“恆兒,等會太陽出來的時候,想象一下你自己的心就是一個太陽。”張育清的聲音輕柔而堅定,彷彿帶著一種神秘的力量。恆兒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氣,試圖將腦海中的雜念排空。
他想象著自己的心臟變成了一顆熾熱的太陽,散發出無盡的光芒和溫暖。他感受著陽光透過面板,溫暖著他的身體,彷彿他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外面的大太陽散發的光芒,都被你從嘴裡吸入,然後下嚥到心中。”張育清繼續說道。恆兒張開嘴巴,深深吸氣,讓清新的空氣充滿肺部。他感覺到一股熱流從口中流入喉嚨,再嚥下到胸口。那股熱流在他的體內流動,帶來一種奇妙的感覺。
隨著時間的推移,恆兒的意識逐漸深入內心世界。他的心境變得平靜而安寧,彷彿整個世界都靜止了下來。他感受到自己的心靈與外界的聯絡越來越緊密,彷彿能夠感知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