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第1/4頁)
原創曉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王桂蘭見宋美娟不來了,就在兒媳婦面前繼續嘚啵,她覺得這是在有生之年能做的唯一一件大善事兒,就是讓宋美娟在結個婚。就算是兒媳婦罵自己,她也得說,在老太太認知裡,這才叫積功德。
“現在那麼多年輕男男女女都不結婚,不生孩子,那是因為她們還年輕。現在五十多歲的人大部分還都是當年該結婚結婚,該生孩子生孩子那撥人。所以年輕人還根本不知道,不結婚不生孩子老了是個什麼光景。你小姑也不知道,可我知道。我真見過。”
宋喜樂滿臉不屑:“你說的不是我們天津,至少我們老宋家的人沒那麼牲口。”
當天晚上,宋喜樂第一次因為小姑的事兒失眠了。她是從小在五大道的奶奶家長大的,可對於姥姥家的印象也是有的。姥姥家住在天津老城裡。四合院裡住著好幾家人。她記憶裡最深的隔壁廂房裡住著的蔡大姑。那是老城裡最漂亮的姑娘。她長著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長長的睫毛像是蝴蝶的翅膀,在路口小賣部接電話的時候,睫毛隨著眼底的秋水盪漾,輕輕飛揚。
蔡大姑的面龐好像是白淨水靈的滿月,腦後扎著兩條黢黑油亮的大辮子,比起自己的媽媽還要漂亮一倍。她是個人善心美的人,發了工資總會帶小零嘴給院子裡的小孩子,有的時候是糖塊兒,有的時候是糖墩兒,有的時候是剛出鍋的一包栗子。她偶爾在的時候都能趕上。蔡大姑還特別會唱歌,尤其會唱鄧麗君的歌曲,一首首堪比原唱。最難得的是,蔡大姑還會彈古箏。
寒假的夜晚,大院裡昏暗的路燈下,住在蔡大姑對面的一個叔叔會吹笛子。每當古箏響起,那清脆悠揚的竹笛兒聲就會跟著伴奏,彷彿整個雕樑畫棟的老城廂,都沾染上了動聽的音符,連家家戶戶在廚房裡鼓搗著的柴米油鹽都有了優美的旋律。
幾個愛美的小姑娘經常湊到一起,隨著音樂在院裡毫無顧忌地唱啊跳啊,有的還拿來了紗巾和綢子,一邊跳一邊擺動著,活像一群翩翩起舞的花蝴蝶。蔡大姑也特別會做飯,最拿手的就是
蒸包子。什麼餡兒都能調得噴香,包子的褶皺特別有講究,面發的比飯館裡賣得還好。對門的叔叔喜歡吃韭菜蝦仁的,她每次做了都會送過去。
這位蔡大姑還用韭菜裡不要的韭菜梃子給孩子們編成了涼亭、轎子、寶塔還有飛鳥、蟈蟈、老鼠啥的。那時在宋喜樂眼裡,蔡大姑就是個仙女。
可是好景不長,租房的叔叔搬走了,走的時候告訴蔡大姑會來娶她。可是這一等,等到老城裡拆遷也沒等來人。蔡大姑這一輩子也沒有結婚,就是傻傻等著一個承諾,等到了白髮蒼蒼終是不悔。這不是什麼愛情故事,這是宋喜樂眼睜睜看到過的事實。那個叔叔是一位人民警察,追蹤嫌犯到天津,然後又跟著去了廣州,最後犧牲了。蔡大姑的晚年是在侄女家度過的,現在還活得好好的。
張冀睡得正香,一巴掌被媳婦拍醒了。宋喜樂說:“張冀,我以後要給小姑養老,你不會反對吧?”
張冀迷迷瞪瞪聽到這句瞬間清醒了,他苦笑說:“媳婦,你讓我現在表態不跟讓我放屁一樣嗎?但凡我緩緩把咱們家的日子拽著往前走了,我肯定不猶豫地答應你。可現在你讓我說,就是空話,跟沒說一樣。”
宋喜樂閉上眼睛,心想隨著年齡的增長,這日子真是越來越上難度了。要說前三十年是高一,那麼如今她就像是高二下半學期,有時不能深想,深想了真容易焦慮。
大上午的,宋建國和周偉紅一邊收拾家、準備中午飯,電視裡播放著女排轉播。這看女排比賽是宋家的老傳統,從宋爺爺宋奶奶活著的時候就是女排的忠實球迷。運動員換了一代又代,教練員也換了一個又一個,就連知道解說員宋世雄的年輕人也越來越少了,可看女排比賽的熱情依舊高漲,也是一代傳給另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