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果果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日無憂,全憑心情好壞;一生順遂,皆因心態放平。人心隨意而動,面向陽光,則生活中的一切都會順心如意。
在這個看似平淡無奇的日子裡,五明的心境亦逐漸平復下來。
五明悄然端坐於窗前,凝視窗外的天地,恍若自身已與那靜謐的夜色渾然相融。心中的思緒似潮水般源源不絕地湧上心頭,一波接一波地猛烈撞擊著五明的內心深處。
五明繼續學習寫作知識,學習到了主題這個重要內容。主題就如同整篇文章的靈魂與統帥一般,而靈魂則是以人身作為比喻,材料彷彿是一個人的血肉,結構恰似一個人的“骨骼”。若一個人擁有健全的骨骼和豐滿的血肉,四肢強健,身體健康,固然是極好的;然而,如果他沒有“思想”、缺乏“靈魂”,那就非常可怕且不妙了!那樣的話,他豈不是變成了一堆毫無生氣的“行屍走肉”嗎?因此,古人曾言:“意者,一身之主業。”文章的主旨、要義,乃是“一身之主”,更是整個人生的“主宰”。這番言論可謂精妙絕倫。實際上,評判一篇文章質量的優劣、價值的高下、作用的強弱以及影響的好壞,關鍵就在於其“主題”:是否正確無誤?是否深刻透徹?思想意義是否強大?是否具有顯著的指導作用?至於其他方面,比如材料、結構、語言、表達等,雖然也很重要,但終究只是輔助元素罷了。雖然它們都非常重要且各自擔負著不同的職責,缺少任何一個都會產生影響,但是卻都無法成為評判一篇文章水平高低和好壞優劣的主要標準。其他元素都是受到主題限制併為主題表達服務的。正如《論語·為政》中所言:“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這裡的主體就如同北極星一般,處於固定的位置,而其他所有的星星都圍繞並拱衛著它旋轉。換句話說,一切都要以它為中心轉動。作為一種“精神產品”的文章,以及作為表達志向和闡述道理的工具,主題作為“一身之主”的地位是難以改變的!我們可以借用劉禹錫《陋室銘》中的兩句話來解釋文章“主題”的重要性:它恰似山中的“仙人”,又如水底的“蛟龍”。如果文章離開了它,就會變得黯淡無光、失去神韻;只有擁有了它,文章才能夠神采奕奕、靈動鮮活!統帥這個詞呢,可以用來比喻寫作。一篇文章啊,像材料怎麼選擇啦,結構應該怎樣安排啦,語言又該如何運用啦等等,這些都要根據主題表達的需求來判斷決定。
就拿材料來說吧,不論是生活中的真實案例還是書裡面的典型故事,那可真是多如牛毛啊。要是不按照“主題”的要求去挑選使用,那肯定會讓人不知所措,最後被它們給“淹沒”咯。宋朝時候的蘇東坡在教別人寫文章的時候曾經這麼說過:“儋州雖然只是幾百戶人家聚居的地方,但當地人所需要的東西,到集市上去買就足夠了。但是不能白白得到,必須有一樣東西來統攝,然後才能為自己所用。這裡所說的一樣東西就是錢。寫文章也是同樣的道理呀,天下間的事情,都分散在經書、諸子和史書當中;不能白白使用,必須有一樣東西來統攝,然後才能為自己所用。這裡所說的一樣東西,就是意趣。沒有錢,就沒辦法買到物品;沒有意趣,就不能運用事例。這就是寫文章的關鍵所在啊。”這真的是一個淺顯易懂卻又十分精妙的比喻啊!“不得錢,不可以取物”,這句話意味著,如果一個人沒有錢財,那麼就不應該白白地拿走別人的物品。換句話說,沒有付出相應代價就不能獲得所需之物。同樣地,對於寫作來說,“不得意,不可以用事”也是非常重要的原則。如果作者心中沒有明確的主題或意圖,那麼即使擁有各種散佈在經典、諸子百家、史書和文集之中的素材,也無法有效地運用它們。
主題是貫穿整個作品的核心元素,它像一根線一樣將所有的材料串聯起來,賦予作品連貫性和統一性。只有當我們有了一個清晰明確的主題,才能準確地選擇並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