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果果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成都參加完展銷會後,五明回到山川機械廠,繼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學習寫作知識。
在學習寫作知識的“選材”時,五明的學習筆記寫道:
“選材其具體的原則有四條:
第一,要圍繞文章的“主題”選擇材料。
“主題”,即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基本論點,是一篇文章的“靈魂”和“統帥”,所有的“材料”都要由它“統領”和“遣用”,所以,依主題表現的需要來“選材”,就成了一個首先必須遵循的原則。
所謂“選材”,就是以主題的表現為“依據”來決定材料的 的取捨,和主題有關、並能有力地說明、烘托、突出主題者,選而用之;和主題無關,不能說明、烘托、突出主題者,則扣而舍之。
例如,毛澤東在《將革命進行到底》這篇文章中,引用了《伊索寓言》中的《農夫與蛇》的故事,說是: “一個農夫在冬天看見一條蛇凍僵著,他很可憐它,便拿來放在自己的胸口上。那蛇受了溫暖就甦醒了,等到恢復了蛇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了一口,使農夫受了致命的傷。農夫臨死的時候說:我憐惜惡人,應該受這個惡報!可以看得很清楚,這個《農夫與蛇》的寓言是一個外國的歷史的材料,和中國當時革命的形勢並沒有直接的、必然的關係。一般人即使熟知這個“材料”怕也不會寫到這樣一篇莊重、嚴肅的“政論性”文章中。但是,毛澤東卻“慧眼獨具”,他不僅深刻理解了這則“寓言”本身所蘊含的諷喻意義,而且看到了它在精神實質上和當時中國革命形勢的“相似”或“相通”之處,看到了它和文章主題“將革命進行到底”之間的雖屬“間接”但又絲絲入扣的內在聯絡。因而他選用了這個材料,嘲諷了那些“外國和中國的毒蛇們"高喊和平”以求“恢復”的痴心妄想,義正辭嚴地宣稱,中國人民“聽見了並且記住了這個勞動者的遺囑",“決不憐惜蛇一樣的惡人”,有力地說明、烘托和突出了全文的主題。和主題“直接”有關的材料好選,和主題“間接”有關的材料難尋。而這恰恰表現了作者“依據”主題需要“妙選”材料的功力。
在一篇文章中,所有的材料都應具有或隱或顯的“向心力”。遊離於“主題”之外的多餘的材料,決不可有。戰艦的甲板上,就沒有一件多餘的“擺設”;戲劇的舞臺上,也沒有一件多餘的“道具”。關於這一點,契訶夫曾講過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他說:“要是你在頭一章裡提到牆上掛著槍,那麼在第二章就一定得開槍,如果不開槍,那管槍就不必掛在那兒"。“槍”就好比文章裡的一個“材料”,如果它和“主題”無關,不能開火射擊,那麼,它就根本不必“掛”在那裡!
第二,要選擇“典型”的材料。代表性和巨大說服力的事實現象或理論依據。 所謂“典型”材料,即那些能夠深刻反映事物本質,
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它決不可能“面面俱到”、“包羅永珍”。它只能是透過“個別”反映“一般”,透過“個性”反映“共性”這是一切文字“表現”的共同規律。這樣,就勢必有一個對“個性”的精心“挑選”問題。“題材”不典型,“材料”不全面就會影響“主題”的表現,削弱文章的“力量”。而“典型”的論據,由於它具有廣泛的“代表性”,能“以一抵十”,原料礦藏中的“精華”,所以選擇了它們,就能夠很好地突出主題,反映本質,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例如,夏衍所寫的《野草》,一開篇就提出了“世界上什麼東西的氣力最大”的問題。回答自然紛紜得很,有說“大象”有說“獅子”的,有說“金鋼”的,但是,作者否決了這一切答案,認為“世界上氣力最大的是植物的種子,這個“論點”真是拔地而起,力排眾議,新穎之極。那麼論據呢?作者不慌不忙、有根有據地說出了下面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