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果果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五明一行人在遊觀玉蟾山摩崖石刻群中,看見有明朝建文皇帝的石像很是雄偉、高大。雕像身高6米,寬約3米。
永洪說,相傳,當年明朝建文帝遜國,削髮為僧,雲遊到玉蟾山,與玉蟾寺長老見面,長老藉著廟堂燈光把這個建文和尚打量一番,見此人生得來天庭飽調,寬面大耳,出語不凡,想必有點來歷,玉蟾寺長老便與建文和尚談天說地、談古論今,一起誦經,一起談論天下大事。兩人交談甚是投緣。當天晚上,建文和尚就投宿在玉蟾寺。
寺中長老是個飽讀詩書,見過世面的人,發現建文和尚一行人出語不凡,舉止也不比一般的出家人。他心中暗自揣測:“這位和尚究竟是什麼來頭?”於是,他開始留意起建文和尚的一言一行。
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長老越發覺得建文和尚氣質高雅,談吐不凡。他不禁想起了一個流傳已久的傳說——建文帝在“靖難之役”後失蹤,有人說他已經葬身火海,也有人說他逃到了海外,但更多的人相信他削髮為僧,隱姓埋名,四處流浪。
難道眼前的這位建文和尚就是那個曾經的皇帝?長老心中暗自稱奇。然而,他並沒有輕易表露自己的想法,而是繼續與建文和尚保持著密切的交往。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他們一起探討佛法,交流心得,漸漸地成為了忘年之交。
隨著時間的推移,建文和尚對玉蟾寺產生了深厚的感情。他決定留在這裡,將自己的餘生奉獻給佛法。而玉蟾寺的長老也欣然接受了他的請求,並將他視為寺廟中的貴客。
從此以後,建文和尚就在玉蟾寺中安心修行,遠離塵世的紛擾。他的到來,也為這座古老的寺廟增添了一抹神秘的色彩。而那個關於他真實身份的秘密,也隨著歲月的流逝,逐漸被人們淡忘……
永洪說,明朝的第二位皇帝名叫朱允炆,乃是朱元璋的嫡孫。他於公元 1399 年,鑑於周朝實行諸侯分封制度導致天下大亂、漢朝出現七國之亂、西晉發生八王之亂以及唐朝藩鎮割據等歷史教訓,毅然決然地決定削藩,以此維護中央集權和國家統一,避免國家陷入分裂的局面。然而,由於他過度削藩,引發了一場驚心動魄的皇位爭奪戰。這場戰爭持續了整整三年之久,最終,燕王朱棣成功攻佔南京,建文帝在這場政變中敗下陣來,不得不遠走高飛,流落在外,甚至削髮為僧,一路漂泊至西南地區,歷經長達四十年的風雨滄桑。
在建文和尚西行逃亡的途中,正值春天來臨之際。有一天,他們路過一座名為玉蟾的古老關卡。在這裡,建文和尚聽到一位樵夫講述,這座古老的關道曾經是當年唐明皇為貴妃娘娘運送荔枝的古道。在那條通往長安的千里之路上,為了能讓楊貴妃品嚐到瀘州合江的新鮮荔枝,不知有多少人奔波勞碌,累得馬匹都倒下了!唐朝大詩人杜牧因此觸景生情,揮筆寫下了那首流傳千古的名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句詩描繪出了當時的情景,也成為了後人傳頌的佳話。建文和尚站立古道上,思緒萬千,遙想當年唐明皇為討得妃子一笑,進貢品的人揚鞭催馬,一個驛站接一個驛站地送啊,不停地跑啊,留下的是白骨拋深山,百姓燃怒火的結局。
永洪說,這年陰曆二月十九,是觀音菩薩的生日,玉蟾寺內辦廟會。四面八方的遊人結伴而行,到玉蟾山朝山還願。廟中熱鬧得很。到了晚上,廂房、客廳全住滿了,依然還有許多善男信女沒地方安頓。主持長老急得來想不出辦法。這時,建文和尚說:“長老不如把藏經樓讓出來,香客們就能安頓了。”長老便問道;“藏經樓讓出來倒是個好主意,但這數千卷書又搬到什麼地方去放呢?”建文和尚往山門外一塊大石上一指,說:“那兒不是一個好地方嗎。”長老一看,那塊大石獨恃山岩,平坦整齊,約有數尺方圓,石旁有一棵大黃葛樹濃蔭蓋其石上,心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