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說完了五仙,再說回修行之法上。
回光之後,修行小成之法,小成法共四門,相輔相成,同修同佐。
先是匹配陰陽,使得氣液相生。再聚散水火,使得根厚牢固。之後再交媾龍虎,燒丹煉藥。至此則是安樂延年,人仙已成。
至於說地仙之法,則在後文述說,先從第一步開始。
要想回光守中,就需要包元守一。夫天一生水,即太乙之真炁。人得一則生,失一則死。
然而人仗炁而生,人不見炁;魚仗水而活,魚不見水。人無炁則死,魚離水則亡。
回光之名從何而來?從自文始真人而來。回光則天地陰陽之氣無不凝,所謂精思者此也,純炁者此也,純思者此也。初行此訣,乃有中似無。久之功成,身外有身,乃無中似有。百日專功,光才真,方為神火。
人心屬火,而火之光華上通二目,眼觀萬物,謂之順視,今使之閉目反視,內觀祖竅,則稱為逆法。
腎氣屬水,情動下流,順生男女。若機發時,不讓它順勢而出,用意念攝回,使之上升乾鼎,滋養身心,也稱為逆法。所以整個回光之法全在於逆法。
說完了回光法的概念,下面就是就是實際著手處。
開始都是由淺入深,由粗入細,總以不間斷為妙。工夫始終則一,但其間冷暖自知,要歸於天空海闊,萬法如如,方為得手。
聖聖相傳,不離反照。孔雲“致知”,釋曰“觀心”,老雲“內觀”,皆此法也。
但反照二字,人人能言,不能得手,未識二字之義耳。反者,自知覺之心,反乎形神未兆之初,即吾六尺之中,反求個天地未生之體。今人但一二時中間靜坐,反顧己私,便雲反照,安得到頭?
佛道二祖,教人看鼻尖者,非謂著念於鼻端也,亦非謂眼觀鼻端,念又注中黃也。
眼之所至,心亦至焉,何能一上而一下也?又何能忽上而忽下也?此皆誤指而為月。
畢竟如何?曰鼻端二字最妙,只是借鼻以為眼之準耳,初不在鼻上。蓋以大開眼,則視遠,而不見鼻矣;太閉眼則眼合,亦不見鼻矣。大開失之外走,易於散亂;太閉失之內馳,易於昏沉。惟垂簾得中,恰好望見鼻端,故取以為準。只是垂簾恰好,任彼光自然透人,不勞你注射與不注射。
看鼻端,只於最初入靜處舉眼一視,定個準則,便放下。如泥水匠人用線一般,彼自起手一掛,便依了做上去,不只管把線看也。
止觀是佛法,原不秘的!
以兩目諦觀鼻端,正身安坐,繫心緣中。道言中黃,佛言緣中,其實一也。不必言頭中,但於兩目中間齊平處繫念便了。
光是活潑潑的東西,繫念於兩目中間,光自然透入,不必著意於中宮也。此數語已括盡要旨。其餘入靜出靜前後,以《小止觀》書印證可也。
緣中二字極妙。中無不在,遍大千皆在裡許。聊指造化之機,緣此入門耳。緣者,緣此為端倪,非有定著也。此二字之義,活甚妙甚。
止觀二字,原離不得,即定慧也。以後凡念起時,不要仍舊兀坐,當究此念在何處,從何起,從何滅。反覆推究,了不可得,即見此念起處也,不要又討過起處。“覓心了不可得,吾與汝安心竟”。此是正觀。反此者,名為邪觀。如是不可得已,即仍舊綿綿去,止而繼之以觀,觀而之以止,是定慧雙修,此為回光。
祖師秘語曰:初下功之時,處於靜室,坐則身如槁木,心似寒灰,以兩目垂簾內顧,澄心滌慮,絕欲保精。每日跏跌大坐,含眼光,凝耳韻,緘舌氣,即舌舐上顎,調鼻息,意止玄關。苟不先調患,則恐有閉塞喘急之患。方閤眼時,當齊矚鼻樑間一所。其所去眼光相交處略下無半寸許,即鼻樑直上按之有小骨處,此乃起初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