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直播宋朝那些事兒—趙光義3 (第1/2頁)
愛吃芋圓的某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面也說了因為宋太宗趙光義跑得太快了,甩下的不只是遼軍,還有己方軍隊。”
“因為趙光義和大部隊失散,眾將領也不知道宋太宗身在何處是否還活著。”
“在他們看來孤身落跑又負傷的宋太宗活命機會不大,而朝中不可一日無君,所以有人謀議立趙德昭為皇帝。”
“當然他們也沒想到,趙光義能跑那麼快。”
“得知遼軍撤退後,趙光義趕回都城,那麼擁立新帝自然作罷,但趙光義得知此事後想必還是心中有刺的。”
“回到京師後,宋太宗因為北伐不利,很長時間沒有給太原之戰的功臣行賞。”
“於是趙德昭替將領們請賞,但宋太宗聽後大怒說:“等你自己做了皇帝,再行賞也不遲。”之後趙德昭不知是受刺激還是壓力過大,反正下朝後便自刎而死。”
“宋太宗聽見此事非常驚悔,跑去抱著趙德昭的屍體大哭,之後還追封趙德昭為魏王,賜諡號為懿。”
“兩年後,趙德芳也突然英年早逝,據記載是病逝。而趙德芳死後三年,趙匡美也死了。”
“反正最後的結果是金匱之盟的幾個繼承人全都死了,趙光義最終只能把皇位傳給他自己的兒子。”
……
秦
嬴政覺得趙德昭身為繼承人幾句話都承受不住就自盡有些過於軟弱了,但想到扶蘇也是自盡的……他怎麼沒發現扶蘇有這麼聽話的,說讓他自盡就自盡的。
反正他兒子不少,一起培養看看吧,兒子不行有孫子,只要他活久一點,總會培養出一兩個合適的繼承人吧。
漢
劉徹總覺得趙德昭自盡有貓膩,畢竟作為最正統的繼承人,怎麼會因為這一句話就自盡。而且這句話其實也不算重,你要是厚著臉皮挺過來了趙光義也不能明著把他怎麼樣吧。
宋
趙匡胤還沒來得及說回趙匡美氣憤的站出來道:“我就說金匱之盟裡我就是個幌子,我和德昭才差幾歲啊,用得著我死後再傳給德昭麼?三哥自己覬覦皇位別拉著我!”
趙德昭聽到自己死後自己弟弟也沒活多久,有些傷感的抱著年幼的趙德芳。
趙匡胤覺得自己這大兒子可能也要不得了,有空在這傷感不能想想怎麼在今後培養自己的勢力麼?不然即使沒了趙光義,誰知道會不會有別人。
……
“高梁河之戰後,遼朝頻頻出兵南下,騷擾北宋邊境,兩軍交戰不斷。”
“趙光義在高粱河一戰後倒是沒有退縮,而是依舊想著北伐。”
“982年,也就是太平興國七年,遼景宗去世,十二歲的聖宗繼位,其母蕭太后攝國政。”
“趙光義得到遼朝主少國疑、內部不穩的情報,覺得這是一次收回燕雲十六州的機會,便決定再組織一次北伐。”
“當時遼聖宗確實年幼,但是吧,當時遼國是蕭太后攝政,而作為歷史上排的上號的女強人。”
“在蕭太后攝政期間遼國可以說是最為鼎盛的時期。關於蕭太后先不說了,後面可以專門開一期古代女政治家的話題時再說。”
“反正趙光義想撿軟柿子捏的心思是不可能達成了。”
“在雍熙北伐中,趙光義倒是不準備親征了,但他犯了兩個錯誤。”
“一個是監軍制度,此舉捆住了前線將領的手腳。第二個是陣圖。趙光義提前畫出戰略圖和擺陣,讓前線將領用去打仗,但趙光義本身就不善用兵。”
“最終雍熙北伐也是以失敗收場。在岐溝關之戰、陳家谷之戰和君子館之戰“三大戰役”中,宋軍均以慘敗收場。從這以後,北宋對遼便完全轉為防守態勢。”
“我們教員在讀史批註時,讀到《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