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造紙術 (第1/2頁)
愛吃芋圓的某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林夏看完影片後給了個一鍵三連,然後終於想起來她還收藏了一個造紙術的影片沒有看。
林夏開啟收藏找到裡面造紙術的影片就點進去了。
[古代四大發明——造紙術,對世界文明的影響]
……
天幕播出他們熟悉的影片時,前面一些朝代連忙吩咐人仔細記錄。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造紙術】
【在古代紙問世之前,人們記錄文字的載體有龜甲獸骨、青銅器、或是後來的竹片木片。
我們常說的竹簡,就是將竹片用繩子串起來成冊,但是由於竹簡過於笨重,閱讀攜帶都十分麻煩。
再後來出現了蠶絲織成的帛,絲帛比竹片木片輕便,但是絲帛價格昂貴,只有王公貴族能使用,而且那些王公貴族也不是能經常用的,更別說普及給百姓了。】
……
嬴政:這些他們也知道,所以怎麼改良紙張啊。
劉邦:所以後來的紙應該成本很低了?
劉徹:絲帛那麼貴,這麼簡單用了不浪費了麼,他現在批改政事可還用的是竹簡呢。
趙匡胤:四大發明?他之前好像看到過。
……
【紙張正式出現前,人們用蠶繭製作絲棉時發現,放置蠶繭的席子上,會留下殘絮時間久了便會形成一層薄片,可用於書寫。但是這種“紙”的產量也是跟不上的。
考古學家發現,西漢已經有麻紙的出現,只不過西漢的麻紙粗糙,不方便書寫所以並沒有廣泛運用。
直到東漢時蔡倫,總結前人經驗,改進造紙工藝,他把樹皮、麻頭、破布、舊漁網等原料剪碎,浸在水中搗爛成漿,再把漿撈出曬乾,就成了輕便又耐用的紙。
這種紙原材料很容易找到,所以價格便宜,質量又高,後人也把這種這種紙稱為蔡侯紙。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紙在東漢和三國時期並未普遍使用。到了晉朝造紙術傳到長江流域,那裡有豐富原材料,也生產出了較好的紙張,才得以普及和推廣。】
……
嬴政:樹皮、破布、漁網?這些就可以製成紙?如果是這些材料那價格確實不貴,不過樹皮有什麼要求麼,這也太籠統了。
劉邦:不知道後面會不會詳細講一下……這些東西是挺好找的
劉徹:知道大概的材料了,那就多試幾次,沒準會有更好的紙呢…
漢和帝劉肇:不錯,他這不是也有挺好的發明麼,蔡倫要重賞!
之前劉肇看著天幕很是無奈,前面一直在講什麼漢末三國,他只能默默忍著。
其實要是能把漢末問題講一下也行,但到現在漢末皇帝是誰?皇權如何旁落?他都不知道,就圍著三國那幾個人講……
蔡倫:他這算名留青史了麼?
東漢和三國時期:……他們這天天打來打去的,這紙推廣了也就那些世家子弟用用,他們普通百姓也用不上啊。
……
【造紙術的出現既方便了人們日常書寫,又促進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我國的造紙術首先傳到鄰近的朝鮮半島和日本,之後又傳入歐洲。可以說造紙術對人類文化的傳播與發展起到了重大作用。
有人說科舉制的其實是為了打破士族門閥對於權力的壟斷,對於人才的操縱和壟斷。
而造紙術和印刷術的發明,為科舉制的出現提供了必要的物質基礎。
因為這兩項發明大大降低了普通百姓的讀書成本,知識的普及才使得朝廷從民間選拔人才變得可能。】
……
秦
嬴政:科舉制?印刷術?這天幕每次介紹為什麼不說完呢科舉制和印刷術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