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城南遊藝園 (第1/2頁)
塵世間小小書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燕京城有句順口溜兒:“故宮北海頤和園,東四西單鼓樓前。”
前一句說的是京城裡的“景兒”,後一句說的是“鬧市”。
東四牌樓、西單和鼓樓都是繁華熱鬧的商業街。
三地區域的盛景,本各有春秋,不相上下,直到風頭被前門大柵欄蓋過,讓它成為了最閃耀的一條街。
而現在,燕京城又多了個男女老少前仆後繼、欲罷不能、趨之若鶩的最先進、最繁華新路段。
前幾年,正值區洲各國大混戰之時,本在神州耀武揚威的各國忙於戰爭,無暇顧及神州,造就了民國初年相對平穩、和平時期,燕京的城市建設有了一個相對的發展機會。
民國三年(1914年)京城市政公所提出了“香廠新市區”的規劃,在城南修建了香廠路、華嚴路、永安路、大川路、留學路、永定路、虎坊路、阡兒路等14條馬路,鋪設了電話線、電線、自來水管線和下水管道等基礎設施,在香廠路和萬明路的交叉口建造了歐式的圓形中心廣場,在廣場中還設定了燕京第一處路燈及第一個交通崗亭。
至此香廠路地區被譽為“模範市區”。
而香廠路區域能成為京城首屈一指的繁華區域,靠的就是兩座shoppg all,都是當時最時尚、最前沿、最吸引人的,而且形成了燕京城的新地標。
民國7年正月初一(1918年2月11號),在天橋以西的香廠路和萬明路交界處,由贛西軍閥陳光遠出資,其五姨太掌管的名為“新世界”遊樂城開張。當時北京的達官貴人,外地的富商、遊客甚至外國人,都喜歡在這裡看電影、聽歌曲、看雜耍和曲藝,同時,這裡還提供餐飲休閒服務。這是模仿借鑑滬海最西式娛樂場所“大世界”(1917年)的經營方式和內容,讓部分國人在“新世界”裡得以管中窺豹、見微知著,瞭解和品味當時代表西方文明的遊樂城,是以轟動了整個燕京。
一時間,香廠路一帶車水馬龍、道途填塞、遊人如織、盛況空前、喧囂一時。
民國八年正月初一(1919年2月1號),水青末曾在粵州水師衙門為官,至民國初年任督軍的李軍門,聘請時任國會議員的同鄉彭秀康為總經理,在離“新世界”遊樂城南邊一里地、香廠路和萬明路西的南方,在原屬舊京“五壇”之一的先農壇外牆北門內(現在的友誼醫院的西院位置)開起了一座遊藝園,
至此以這兩座綜合娛樂場所,香廠路區域一帶迎來了它最輝煌的時期。
“叔叔,謝謝你帶我來玩,你真好。”
下了洋車,仰頭便看到了熟悉的牌樓“城南遊藝園”,藏不住心裡的雀躍,小英子滿臉笑容向在旁付錢的康思傑說道。
“嗯英子也很可愛啊。”
康思傑笑眯眯地回了句,拉著小英子的手,慢慢地擠進牌樓前的桌臺。
商業互吹罷了,‘有人’懂。
“爺,您幾位?”
一個衣著整潔的知客在桌臺旁邊站著,恭謹地問道。
“一位,帶著個小孩。”
康思傑禮貌地點點頭示意,將準備好的五角紙幣遞給他。
“貴客一位誠惠收您五角。”
知客唱著喏,將錢放進腳邊的桶裡,一旁桌臺後坐著的會計記錄著賬目。
“爺,票一張,請您收好爺裡邊有請。”
點了點頭,將零錢揣回兜裡,康思傑攥著不加安分的小手,一大一小進入了遊藝園。
一進來便豁然開朗,視野開闊不少。
康思傑看到了一個用鐵柵欄圈成的旱冰場空地(京城最早的旱冰場),柵欄門口處有塊牌子,寫著“貳角兩小時,附有軲轆鞋出租”。
因天氣原因,導致旱冰場的場地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