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廷海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德元帝是做大伯的,縱是有不滿也不好對弟媳說。閔太后對小兒媳的心思門清,吳王的庶長子李立淵她見了幾回,很是不成樣子,膽小畏縮,可見吳王妃對這個庶子的忽視,想必是全撒手不管給韓側妃了。那韓側妃緣不過是她身邊一個梳頭丫鬟,因著生了芷瑤和兒子,為著孩子們面上好看才升上的側妃,她能養出什麼出息的孩子到怪了,而她那小兒子吳王也不知是什麼原因,這麼些年也就這麼一個庶子養活也不見他上心,就這麼放任自由,不過如今吳王妃生出了嫡子,她也就不怎麼計較了。
閔太后到底還是為吳王妃打了個圓場:“讀書是正事,立淵也不小了,時候不早了,你且帶孩子們回去吧,孩子們小路上小心著些,平安,你送一送王妃。”
待吳王妃帶著孩子們走了,閔太后揮退左右和皇帝兒子說些私房話。
德元帝說:“擎淵已到了直隸,路上倒是平穩,之前緊趕慢趕的,這會兒到直隸倒是停了數日,想來直隸還值得她一留。”閔太后這會兒心都在孫子孫女身上,擎淵的訊息她自然是關心的,拿這說話不會有錯。
閔太后長嘆一聲:“沒良心的丫頭,真應了民間的話,生來就是討債的,自己是逍遙快活了,我們成日為她擔心。”
“是朕的不是,平白說起這孽障倒惹母后傷心,弟妹這段時間倒是常帶晴淵進宮,母后便多疼些這個小晴淵吧。”
說起這小孫子閔太后立時開懷,德元帝難得關心起弟弟:“母后,朕想著這麼多年,吳王也就這麼兩個兒子,晴淵又小,子嗣未免太過單薄,不如為他選幾個庶妃,為吳王開枝散葉。”
閔太后對小兒子的子嗣問題自然很是上心,很有些心動地說:“哎~立淵那孩子自小養在側妃跟前,我見了幾回,實在是不成個樣子,他也不知是怎麼當的爹,竟是對長子半分沒上過心的樣子,也不知是不是不喜側妃,待我問問他的意思選幾個可心的人伺候他也好。”
閔太后對小兒媳行事是有不滿的,身為親王王妃,她這種對庶子的慢待在閔太后眼中是不合格的,且吳王府這麼多年就一個庶子出生,吳王妃自己生不出兒子,其他側妃庶妃便也全無動靜,箇中玄機,不能怪閔太后疑心吳王妃,但吳王妃到底是她自己母族的姑娘,算是她的表侄女,又剛剛為吳王生下嫡子,閔太后還願意給她留幾分顏面。
德元帝說:“他對晴淵這兒子倒是極為看重,晴淵才多大,前幾日他便請旨要立世子。”
閔太后並不知此事,乍一聽大為吃驚,怪道吳王妃這回進宮喜形於色的樣子,皺眉道:“他這又是急的什麼?晴淵現在路都還走不穩,哪裡擔得起這福分,怎麼也得等孩子立住了再說。”這時代孩子夭折率極高,說句不吉利的,孩子太小了不一定能平安長大。
“吳王與王妃感情甚篤,他也只此一個嫡子,吳王妃亦無不妥,他既開了口朕沒有不答應的道理。”德元帝已然應下,這會兒也就是和老孃說一聲。
閔太后大為頭疼:“罷了,罷了,且隨他,怎生我的兒子一個個都是情聖不成。”吳王對吳王妃當真不比德元帝對宋氏差多少,超品的親王,實權藩王,愣是在王妃連生三女生子無望之後才讓側妃有了身孕,而吳王妃生下嫡子之後又立馬為嫡子請封世子,可見其對王妃的愛重。
這話說的叫德元帝尷尬,他沉默一會兒後忽的說出驚人之語:“來年還請母后主持大選為我們兄弟倆再選幾位淑媛,朕正盼著給母后再添幾位孫子孫女的。”
閔太后乍聽此言,大喜過望,連連稱好,想著這兒子昏頭多年,痴情種子總算開了竅,她簡直要樂開花,先時他寵幸了林美人後宮這麼多年第一次有喜,她已是大感欣慰,如今又要大選秀女她怎能不喜,立時來了精神很有一次就給皇帝湊齊三千後宮的好。至於小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