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小兒女姿態 (第1/2頁)
楚廟寒鴉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京中大員都來看過模型之後,蘇過直接在天機閣外掛上了新的牌子,言明歡迎大家進來參觀,能提出治河意見者,皆記錄在冊,如有可取,不吝重賞。
百姓們沒有官員那麼多的考量,他們看到的就只是水患,黃河治理終究是個漫長的過程,不是花幾年或者哪一代人就可以完成的,必須要先讓所有人都意識到這一點。
神宗治河失敗後,便有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認為黃河就算決堤了也不過一河之地,現在整個國家都陪著勞民傷財,還不如讓兩岸的老百姓直接搬家。
這當然也是不可能的,要知道經黃河沖刷出來的地方可都是良田,尋常老百姓搶都搶不到的,哪有人會主動放棄。
總之,宋朝的治河大業,不僅只是治標,還來回橫跳,做了太多的無用功。
二月初三,呂公著離世,享年七十二,小皇帝趙煦親臨致祭,贈太師、申國公,太皇太后也在輔政大臣面前哀嘆朝中才失去了司馬相公,這麼快又沒了呂司空,真是國家不幸。
於是朝中又開始暗流湧動。
不過蘇過暫時心思不在這上面,忙完了模型的事情,他就要去潁昌參加範鎮三月初一的葬禮了。
蘇軾走不開,不過稍後會專門為範鎮撰寫墓誌銘,能得東坡居士如此待遇者,不過富弼、司馬光和趙拚寥寥數人而已。
與蘇過同去的還有範祖禹,他是範鎮的族孫,呂公著的女婿,年齡與蘇軾相當,如今是朝中的著作郎兼侍講,前文中被章惇質疑親戚關係而沒有當上臺諫、又勸小皇帝天熱也應該努力學習的,都是他。
據說他出生時,母親夢見一金甲偉丈夫,自稱漢將軍鄧禹,所以得名。不過範祖禹自小便是孤兒,由叔祖範鎮當兒子一般養大,中了進士後又跟著司馬光在洛陽修了十五年的《資治通鑑》,主要負責唐代的編纂,完成後才由司馬光推薦入了秘書省。
跟著這樣一位道德模範出門,蘇過的壓力也是很大的。
不過範祖禹接連遭遇叔祖和岳父的離世,也無心與蘇過這個年齡上的晚輩,事實上的平輩多做交流,大家寒暄後便各自出發。
再一次來到潁昌,感覺與上次又不一樣了,如果說上次是忐忑與期待交織,那麼這回則是憐惜與無奈雜陳。
葬禮的過程有些淒涼,範鎮數子皆先他而亡,一應後事皆由家族晚輩操辦,蘇過行完禮後,有些憋得慌,便帶著高傑來到庭中。
庭中的花如今已經盛開,蘇過也已從蘇軾那裡瞭解到,這些是荼蘼花。範鎮在時,每到這個季節,便宴客於花架之下,有飛花落入酒中者,當浮一大白,時稱“飛英會”。
蘇過倚靠在花架上,想著微風拂面,落英繽紛,在場賓客皆喜笑顏開、舉杯相慶的場景,不由神往,又想起他爹的“荼靡不爭春,寂寞開最晚”,似乎還聞到了那酒杯中淡淡的花香,淡淡的寂寥。
“開到荼靡花事了,塵煙過,知多少。”蘇過吟出曹公筆下的這個花籤,更覺低落。
高傑接不上話,在一旁急得撓頭。
“你就是蘇過?”這時從花架後面繞出一位姑娘來,正是上次見過的小娘子。
蘇過也是一驚,沒想到這庭中還藏著個人。
姑娘解釋道:“我也是才從堂中出來透透氣的,想到這是祖父最喜歡的地方,便過來待一會。”
蘇過點點頭,問道:“你如何知道我身份?”
姑娘答道:“適才在堂中見禮時有報名,我聽到的。”
原來如此,她在一群披麻戴孝的晚輩中間,蘇過自然沒有發現。
蘇過這才想起自己之前偷偷過來的事情,尷尬道:“上次的事,是我唐突了。”
姑娘卻搖頭道:“不,還要多謝你,讓這個冬天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