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這很合理吧 (第1/2頁)
來碗紅油抄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少主,這些胥吏比以往更猖狂了,我兩年前來時,雖需查驗,卻無人敢在碼頭設卡索要銀錢。”侍衛隔著車窗說道。
他是秦堯,管家秦恪的兒子,也是現任秦家衛隊長秦武的徒弟,衛隊年輕一輩中武藝最好的一個。
年紀雖輕,剛過二十,卻已跟著商隊走南闖北過幾年,曾走這條道去過北疆,所以此次跟秦儀君出來的百騎侍衛以他為首。
查驗是必須的,為了防止有人運輸兵甲試圖謀逆。可這些胥吏,明顯是藉此私自斂財。
胥吏是隸屬於地方官府的各類基層辦事人員或差役,沒有品級,不是正經官員,對標現代的勞務派遣臨時工。
初設胥吏時,目的是要選拔出“有才智者”幫助官府管理百姓,若干得好有成績還可能破格當個八九品的芝麻小官。
到後面就逐漸變了味兒,成了關係戶的專屬職位,幾乎全由當地計程車紳豪族子弟擔任,是實打實的地頭蛇。
對於正經官員來說,他們只是一群跑腿打下手的卒子,對於百姓和普通商戶來說,他們又的確屬於“官”之一列。
自古民不與官鬥,藉著胥吏的名頭,他們可以肆無忌憚地編排出幾十種稅收名目,來盤剝百姓和普通商戶。
朝廷派的正經官員多來自外地且有任期,而胥吏則長期盤踞於此,有些官員初來乍到剛上任時還要倚靠胥吏辦事,以致這些人越來越大膽,甚至賄賂長官與他們同流合汙。
若遇到本是清正好官,不願意參與這一攤子汙糟事的,最多也只能明哲保身袖手旁觀,因為你敢斷他們財路,他們就敢仗著家中財勢給你使絆子。
外放官員任期最多也就十來年,安安穩穩攢政績多好,何必得罪地方豪紳給自己的仕途加難度,大多官員是這麼想的。
閻王好見,小鬼難纏,莫過於此。
這也是秦家為什麼能得百姓和皇帝讚揚,其在弋江城經營百年,卻家風中正,嚴加約束旁支不讓他們借勢。
秦家子弟即使做了胥吏,一旦有欺壓百姓或賄賂官員的情況,必將面對家主的雷霆手段。
輕則大義滅親送進牢獄體驗生活接受改造,重則動家法藤條板子加身甚至開祠堂除族。
秦家的旁支,若沒真本事是不能沾手族中產業的,跟普通百姓也沒什麼兩樣。不像許多豪紳,但凡沾親帶故的,是人是狗都能在街上橫著走。
且秦家還多有善舉,帶百姓一起過好日子,真可謂是地方豪強中的一股清流!
秦崢嶸教她時,胥吏橫行這些情況曾掰開揉碎講過,但秦儀君遇到後,對其危害才有更直觀的體會。
吃拿卡要的胥吏竟有一州總督做靠山,對她一個朝廷親封的縣主都敢漫天要價,在其治下的百姓,過的該是怎樣水深火熱的日子?!
怪不得近年無天災,逃往南陽州的流民卻越來越多,去年統計時,來自潼州的佔了一多半,原來是人禍所致。
百姓被逼得活不下去了,只能孤注一擲踏上未知的路途。
他們可沒錢坐馬車乘船,千餘里路途都是一步一步用雙腳走過去,飢渴勞累之下死去的不知凡幾。
“我記得潼州的新總督一年多前才上任,正是崔家人吧?”秦儀君問。
“是,之前的潼州總督無功無過,年老致仕。新上任的是吏部尚書崔兆榮的堂弟,崔兆暉。”秦堯回答。
秦儀君嗤道:“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看來一窩都不是什麼好東西。”
吳朝除京都外共十七個州,潼州因有煤礦和金銀礦,重要性不言而喻,地方財政向來名列前茅。
可這錢跟當地百姓半毛錢關係都沒有,反而因需要開採礦產,此地百姓常被徵做徭役。
徭役可是無償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