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拾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當晚秦孝周失眠了。
月亮似月盤似地掛在空中,秦孝周翻來覆去難以入眠,他披衣而起,走到書架前,拿出一個盒子。
裡面正是他之前撿到的那根金簪。
看著那根金簪,又想著今晚與這位沈姑娘相見的場景,那一抹倩影在他心頭久久揮之不去。
同樣失眠的還有顧青鸞。
明日要復朝,沈應珩便歇在了書房。
不知道從何時起,只要沈應珩只要第二天早起,前一晚必定會宿在書房。
早膳如果顧青鸞起身了,他們會一起用,如果顧青鸞還未起,沈應珩也習慣了自己吃早膳。
月底就是辰哥兒的週歲宴,顧青鸞決定要帶著兒子回家一趟,她想看看自己的母親在顧府究竟處境如何,才好讓她心安。
正月十六,朝廷恢復上朝。
沈應珩寅時初起身,寅時末已在宮門外等候。
今年是聖上登基第四年,年前北方有些地方又遭了天災,馬上春耕要開始,戶部首當其衝。
沈應淮年後經過考核,得了吏部的任命書,留在京城,任職鴻臚寺少卿,是個正五品的官,主要負責外交事務,春冬季不是很忙,夏季和秋季則要負責接待和招待各方使者,也要負責宮廷宴會之類的,總之是個不錯的位置。
卓氏對於大兒子的官職很滿意,大兒子外派五年換來這個官職,只能說付出終有回報。
而沈應賢則去了兵部任職,鄭寶珠的爹把這個女婿舉薦到兵部的職方司,這個部門在兵部為四司之一,是個從五品的官,主要是負責地圖,城隍,鎮戍,更是負責部隊的駐守,訓練,後勤和情報工作等。
這個職位是忙起來見不到人的那種,鄭寶珠自從年後沈應賢去任職便沒怎麼見到自己的丈夫,年前的事她心裡還有個疙瘩,本想找時間跟相公聊一聊,奈何總是見不到人。
還有幾日就是兒子的週歲宴,顧青鸞早早幾天便去找了卓氏。
卓氏對這個孫子談不上多喜歡,她已經有了長房長孫,沈應賢的長子也是男孩,再到顧青鸞這裡的兒子就有些不稀奇,再加上大兒子和二兒子才上任不久,卓氏還需要多方打理,便都交給管家去準備。
顧青鸞知道卓氏所想,便提前給她爹去了信,準備在顧家的望春樓給兒子過週歲宴。
卓氏想了想,雖說有些不合理,奈何她現在沒有多餘的精力再去管這些,再加上顧青鸞的孃家都是商籍,歷來舉辦週歲宴的目的是把兩家聚在一起慶祝小孩兒滿一歲,順便加強聯絡,以便在朝中關係穩固,日後大有用處。
就在此時,二房的聽雨閣傳來訊息,鄭寶珠身體不適,請了府醫。
如今老二的官職全靠親家的關係,卓氏對鄭寶珠又多了些喜愛,等府醫來回話,說是二房有孕了,已經月餘。
卓氏聽了很高興,覺得鄭寶珠是她二子的福星,如今二子仕途順利,她又懷了身孕,這讓卓氏更加認為鄭寶珠是個有福氣的。
很快,二房有喜的訊息整個太傅府便都知道了。
顧青鸞拿著圖紙看了半天,算是對今天早上的成果比較滿意,她讓章廚娘把東西拿去給何昱,去往顧府找大少爺。
年後顧宥鳴招攬了一批民間的工匠們,組建了一個專門鍛造髮簪的工坊,彼時市面上的女性飾品都以金銀為主,因為製作容易,時間短,因此大部分製造者都不太注重細節,買到的簪子都大同小異。
顧青鸞細細研究之後發現,除金銀之外,玉,珠,翠,琥珀等皆可拿來作為製作簪子。
顧青鸞在院子裡潛心畫圖紙,秋露也終於在休息半個月的時候重新開始伺候她。
主僕幾人感情更親近,日子也算是過得充裕。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