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墓葬史7 (第1/2頁)
椰汁紅糖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明清以後的墓葬都已經有了一套比較嚴格的流程,墓穴的變化特點同樣是和地面建築息息相關。”
“陪葬品也開始和日常生活有關聯,壁畫墓不再盛行,反倒是一些和日常生活有關係的東西更加流行,比如說一些握手玉如意、鼻菸壺等。”
“這個時候的陪葬品的價值一再下降,縱觀以往,就會發現陪葬品日漸簡約,已經開始從體現社會地位,漸漸過渡到體現一個人的生活需求、生活情\/趣等等方面,這也是一個大的趨勢。”
“從墓葬儀式中墓主人所用的棺槨也可以看出來。”
“新時期時期,人們認為靈魂是可以復活的,所以在新時期晚期就已經開始在一些墓穴裡發現了棺、槨之類,因為那個時候的人相信這樣可以儲存屍身。”
“後來的貴族甚至嫌不夠,還會在外面多套槨,《禮記》中就多有記載,‘天子棺四重,諸侯棺三重’等等,而棺槨制度到了漢朝達到了一個頂峰,西漢的時候達到身份的人可以使用黃腸題湊。”
“而且有些人甚至還可以使用專門的葬服——玉衣。”
朱清谷放出了黃腸題湊的照片,那些重重疊疊、十分規整的棺槨有一種肅穆感,還有燈光下,擺放在展櫃裡被複原的金縷玉衣,都叫人十分感嘆。
[黃腸題湊,我那時候看考古紀錄片第一次知道這是什麼東西。]
[還有金縷玉衣也是,我還以為是那種兩廣的涼蓆。]
[那種會夾人頭髮的那種,對不對?]
[難怪盜墓賊都愛盜漢墓,明清後面的墓都沒啥好盜的,因為沒有啥東西了。]
[其實也還是有的,就是不值當。]
[都不知道經歷過多少次戰亂了,漢墓十室九空啊。]
天幕提到這個,可是讓漢朝不少人的心緊緊的提了起來。
“不行,今後要薄葬!”一個官員說,“今後我要薄葬,多葬點什麼經史子集下去,那些金金銀銀的就少放!”
不過薄葬這條路已經被堵死了。
西漢楚王劉注的夫妻合葬墓,上面的封基石寫了墓中沒有華貴的服飾和值錢的金玉,只有棺木和屍骨。
結果盜墓賊的盜洞打了一個又一個。
“薄葬是不可能的,我就往裡面下毒、流沙……”還有些達官貴族想的是升級防盜手法。
有些時候就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畢竟死人不可能詐屍起來和活人更新防盜手段,那就說明防盜手段始終是具有滯後性的。
……
朱清谷也是一樣,以前的時候就很喜歡看考古紀錄片,喜歡一點一點的透過那些考古人員的步伐去探索歷史的真相,知道每個墓、以及每件陪葬品背後的故事。
有一回看紀錄片還看見考古人員挖出了古人煉的仙丹呢!
那個時候朱清谷就覺得很有意思。
後來漸漸長大,她也覺得歷史不是殘酷的,也不是無趣的,每一個人的一生寫在裡面,漸漸的就織就了華夏上下幾千年的歷史。
想到這裡,她將後面的內容收一收尾巴,就可以結束今天的直播了。
“用玉衣作為葬服,也同樣和那個時候濃重的宗教信仰分不開關係,那個時候的人們依舊相信保持肉體,靈魂就可以復甦,用玉衣來保護身體可以維持身體不朽。”
“但是這種信仰在兩漢之後迅速消失,魏晉南北朝的時候,墓葬當中就很少出現玉,那是因為在兩漢末期,黃巾起義,道教迅速成為了當時影響力很大的宗教,他們更加信奉得道成仙,而不是靈魂復活,所以他們更加重視地面上的儀式。”
“加上東漢以後佛教盛行,人們也開始相信因果報應和轉世投胎,地下的一切和地上的一切被分割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