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潮弄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哈哈哈,有失體統!有失體統!”
“咦,這一篇荒謬絕倫,但也很好笑!”
譽王坐在船頭甲板之上,涼風習習,吹動著他手上的話本書頁。
譽王手中捧著一本書,笑的前俯後仰,毫無形象。
他們一行已是乘船離開谷哥城,沿著運河北上。
“還有沒有?有就拿出來!”
錢謙益等人侍立在譽王身後,看他看完一本,忙不迭遞上一本本書冊,動作比陳年老太監還要諂媚:
“王爺,您看這本,此乃錢某精挑細選的典藏版本,情節曲折入勝,最後又發人深省,這一本好看!”
“哦……哈哈!”
歡聲笑語傳來,隨著微風落入遠遠垂釣的孟行耳中。
傍晚了,天涼了,但清涼的空氣吸入肺中,仍有一種焦灼之感。
孟行深深吐出一口氣,排除來自那邊的干擾,凝神屏氣,專注於垂釣之上。
魚線之上沒有浮標,全憑手上粗糙的魚竿連線魚線,再透過魚線來感覺來自魚鉤的觸感,從而感覺自魚鉤之處的變化,在腦中形成一副水底的圖案。
此時絕對不宜以倒影之法來檢視水底魚鉤,否著就好像用水底監視器來釣魚一般無趣,也不能鍛鍊功夫。
或者催動眼力看穿水下世界,也就失去了鍛鍊的本意。
上次將獲得的一頁神仙信武道心得帖,在孟行有足夠的成就點解析之後,已將它的內容分析成為孟行能更好理解的文字。
這一頁武道心得貼上,其中有三段文字描述了一則故事,這個故事叫做《賀強釣魚至今未歸》。
神仙信曾在蜀地偶遇到一隻釣魚佬,兩人素不相識,但在野外一口野塘一起枯坐三天三夜,一同釣上各種魚類共三百六十一尾,而他以一尾之差輸掉了這一場不是比試的比試。
當時神仙信已是開啟天地二橋,初登《氣動境》的先天高手,氣息敏感體感一觸即發,居然在釣魚上比不過那個釣魚佬,這件事令他大大驚奇。
後來得知那個名叫賀強的釣魚佬痴迷於釣魚到了廢寢忘食、婆娘也不顧的地步,令神仙信心生感慨。
再後來有一次神仙信在東海之上與東海鰲神比試釣鯨,最終勝了東海鰲神一籌,根據神仙信描述,得勝的原因歸功於他與賀強交談後的感悟,所以記下賀強釣魚至今未歸的故事。
這個傳奇武者痴迷於釣魚也是聞名遐邇的事,是一個公認的資深釣魚佬,他在心得帖上大肆描述釣魚的軼事,很難不被認為是“浪費篇幅”,畢竟大家是來學練功的,不是來學釣魚的。
而這一頁武道心得帖的拓本,原也是王家“精挑細選”才捨得放出來籠絡清風老道等人做事,多半被認定不具有太大的價值。
畢竟這一頁一半都是神仙信在吹噓自己的釣技有多厲害,活像為了釣魚已經到了拋家舍業的瘋魔地步。
不過這一段上也的確有一句似與武道有關聯,叫做:
千尺絲綸直下垂,一波才動萬波隨。
似乎是與《氣動境》有關。
氣動境,已是先天高手。
孟行這個《淬體境》來練,恐怕是高攀了,不過孟行自己也有理解,自己的感悟。
因為他的倒影法與這一句有著一些異曲同工的意境,
如果能依靠手中的魚竿來“看清”水底變化,對這天地之間的氣息流動,無疑是“體感”萬氣的法門。
內力什麼的,也是一種“氣”吧。
孟行想著,他開了眼竅凝聚了英靈之眼,能清晰看到世間許多氣息流動,耳朵塑造了英靈之耳,能聽到很多普通人聽不到的聲息,但是否因為眼睛和耳朵太過犀利,從而耽誤了體感感應這個世界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