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壺黑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進入9月,營地的菜地開始陸陸續續收穫了,這段時間馮程和趙金泉收了兩三百斤的南瓜,一百多斤的冬瓜,還有200來斤的土豆。
除此之外,胡蘿蔔,白蘿蔔,芥菜頭,白菜這些東西也大概能收穫幾百斤,不過這些都還沒有到收穫的季節,這些要到十月中旬,氣溫下降,準備貓冬的時候才收的。
那時候要醃鹹菜,曬菜乾,氣溫下降後,菜收回去才能儲存更久的時間。
九月份,氣溫也開始下降了,白天的氣溫已經慢慢下降到了20度左右,夜晚的氣溫也來到了四五度這個區間。
這個氣溫是馮程預估的,因為白天起來後,外面的水沒有結冰,所以馮程猜測氣溫還沒有下到零下。
現在晚上還不需要燒炕,多蓋一床棉還能對付過去,但到了十月就不行了,那個時候氣溫已經下到零下了,不燒炕根本睡不著,而且也很容易感冒。
時間走到現在,馮程和趙金泉也都在為貓冬做準備了,苗圃不需要怎麼澆水了,馮程就和趙金泉出去砍樹,儲存冬天的柴火。
壩上沒有什麼樹木,就是一些灌木叢,所以馮程和趙金泉要儲存木材的話,就必須得往壩下走,因為只有靠近縣城的地方才會有樹木生長。
不只是木材,一些乾草,樹枝也是能撿回來就撿回來,大半年的貓冬時間,柴火甚至比糧食還要重要,糧食沒了,不夠了還能說少吃點,餓兩頓,撐一下就過去了,但柴火沒了那是能要人命的,零下幾十度的氣溫,不用兩天時間人就受不了,就更不要說熬過這整個冬季了。
不只是柴火,馮程還讓趙金泉回村買了十隻小雞過來,之前的那六隻小雞已經長大了,差不多可以吃了,這六隻雞除了留兩個下蛋外,剩下四個馮程都會在這個冬天吃掉,吃掉四個,那相應的就要補充新的進來,不然後面想吃肉那就難了。
十月,國慶那天,壩上下了第一場雪,馮程和趙金泉連忙把菜園子裡一些能收的菜給收了回來,就剩下一些能耐寒一點的留著後面收,收完菜後,馮程和趙金泉又給苗圃做了越冬處理,然後還花了幾天的時間開墾了一塊一畝地的新苗圃。
新苗圃是為了明年做準備的,馮程已經和於正來說了,明年要擴大苗圃的面積,種子,藥水,化肥這些於正來已經給馮程準備好了,就等著下次送補給的時候一起送上來給馮程了。
把這一切弄完後,馮程和趙金泉又做了一次麥芽糖,這次做的有點多,總共做了兩百斤的紅薯,把剩下小麥都用完了,做出了將近三十斤的麥芽糖。
麥芽糖做出來後,馮程便開始製作冬瓜糖,南瓜糖。
這兩種糖其實做起來都挺簡單的,就是把南瓜和冬瓜蒸熟,然後裹上紅薯糖漿晾乾就成了,馮程小時候能吃的東西不多,特別喜歡吃這兩個東西的,但長大了就不喜歡了,因為太甜了。
不過這個年代也沒啥好挑的,能做一兩個小零食就很不錯了,所以馮程即便不是很喜歡吃,也打算做一些。
嗯,主要是用來送人,馮程打算給老劉叔送一些,於正來,曲和,還有陳工都送一些,趙金泉家裡也給送一些。
這樣弄下來,其實也送的差不多了,馮程這裡估計也就留下那麼幾斤給自己吃而已。
花了幾天時間,馮程和趙金泉弄出了二十多斤的南瓜糖和二十多斤的冬瓜糖,不過因為用的是紅薯麥芽糖,所以品相不是那麼好看,不過很甜就是了。
一切弄好後,馮程便準備啟程去北京了。
這個時候壩上還沒開始下大雪,還能出去,再晚一點,到十一月的時候,那個時候下壩上壩就有些困難了,因為壩上積雪很厚,白茫茫的一片,沒有一點參照物,你根本就找不到路。
“金泉,你這幾天就先待在營地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