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擺件L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朱允炆陷入了沉思之中,他清楚記得,歷史上朱棣正是採用某種策略成功解決了塞王問題。
這不僅是一個歷史的事實,更是他此刻面臨的現實挑戰。
如何平衡各方勢力,穩定朝局,這是他作為皇帝必須深思熟慮的問題。
解縉在一旁小心翼翼地提出了他的建議:
“臣聽聞,谷王、遼王、肅王等曾多次上書,請求改換封地,但都被太祖皇帝拒絕。
如今陛下已執掌大權,或許可以順水推舟,對他們施以恩澤,選擇適宜的地方作為他們的新封國。
這樣不僅可以滿足他們的願望,也能為其他塞王樹立一個榜樣。”
朱允炆輕輕點頭,對解縉的提議表示認可。
他明白,對於那些塞王來說,雖然他們掌握著一定的兵權,但那些兵力本質上還是朝廷的軍隊。
只不過由於長期駐守在外,朝廷對他們的掌控力逐漸減弱。
然而,如果他們願意內遷,失去兵權,那麼他們的威脅自然也會大大降低。
然而,朱允炆也清楚,並非所有的塞王都能透過簡單的改換封地來解決問題。
那些兵多將廣的藩王,如寧王、秦王、晉王,以及能征善戰的燕王,都是朝廷需要特別關注的物件。
他們的存在,對朝廷的穩定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解縉似乎看出了朱允炆的擔憂,他繼續道:
“陛下,臣以為九大塞王中,以兵強兵多而論,秦、晉、燕、寧四王最為突出。
然而,秦、晉二王已經去世,襲爵者不過是孩童,自然構不成太大的威脅。
寧王雖然手握重兵,但他地處塞外,若朝廷斷其供應,他必然難以長久維持。
因此,解決燕王的問題,便是解決諸藩之慮的關鍵。
臣聽聞陛下已召燕王入京,若能強留燕王於京師,再派大將接手燕藩,那麼燕王的問題便可迎刃而解。”
朱允炆聽罷,眉頭微皺。
他雖然讚賞解縉的忠誠和才智,但對於他的這種過於簡單的解決方案卻並不完全認同。
他明白,削藩並非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盤需要精心佈局的棋局。
每一個動作都可能引發一系列的連鎖反應,牽一髮而動全身。
他沉思道:“解縉啊,你的想法雖然有其合理之處,但過於簡單化了。
寧王雖然地處塞外,但他的騎兵精銳,且歸化的朵顏三衛並非易於對付。
若朝廷封鎖不及,他完全有能力突襲大同。
一旦拿下大同,他便可與北平府形成呼應之勢,長江以北將盡入其手。
因此,我們不能僅僅將目光放在燕王身上,而需要全面考慮削藩的策略。”
解縉聞言,臉上露出些許尷尬和困惑。
他意識到自己的想法可能確實有些想當然了。
他低頭沉思片刻,然後抬頭說道:“陛下所言極是,臣思慮不周。請陛下指點迷津,臣願為朝廷效力。”
朱允炆見狀,微笑著拍了拍解縉的肩膀,道:“你的忠誠和才智朕都看在眼裡。削藩之事確實複雜,需要深思熟慮。”
說完,解縉告辭退出了謹慎殿,朱允炆便收拾心情,繼續投入到處理朝政的事務中。
在解縉離開後,朱允炆沉默許久,最終嘆息道:
“這些人目光格局,終究還是狹窄了些,終究是缺少了宏觀思維。
看來建內閣,迫在眉睫了,內閣是很好的培訓基地啊。”
裁軍十萬的訊息,在京師內迅速傳開,引起了一片譁然。
所有人都被新皇帝的魄力和手段深深震撼,畢竟在過往的歷史長河中,帝王們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