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筆生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全昱,是太祖朱溫的長兄。在那個英雄輩出的時代,他雖未如弟弟那般親手打下江山,卻因血緣之親,在太祖登基後,被賦予了尊貴的王爵之位。乾化元年(公元911年),全昱踏上了迴歸睢陽的旅程。臨行之際,皇帝特命內臣在都城外為他設宴送行,場面之盛,足見皇恩浩蕩。全昱出城後,夜宿偃師,皇帝又下詔讓他的兒子衡王友諒伴其左右,一同歸鄉,這份殊榮,在當時可謂無人能及。
然而,世事無常,皇權更迭,庶人篡位之後,全昱的政治地位也經歷了微妙的變化。他被授予宋州節度使的重任,這既是新政權對他的認可,也是對其家族勢力的忌憚與籠絡。公元916年,即貞明二年,全昱走完了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享年雖未詳,但其在世時的榮辱興衰,已足夠後人評說。
《五代會要》中記載,全昱去世後,被追贈為尚書令,諡號“德靖”,這是對他一生功過的總結,也是對其品德的肯定。而在《五代史闕文》中,我們得以窺見全昱性格中更為真實的一面。書中提到,全昱作為梁祖的兄長,在宮中宴會上,竟毫不避諱地直呼皇帝為“朱三”,甚至在一次酒醉之後,因玩博戲(一種古代賭博遊戲)的不滿,竟拿起骰子擊打盆子,骰子四濺,同時大聲斥責梁祖:“朱三,你本是碭山一介平民,因天下饑荒,才投身黃巢,做了賊寇。天子賞識,封你為四鎮節度使,富貴已極,為何還要滅掉李家三百年的社稷,自稱王和朕?我不忍見家族流血,還玩什麼博戲!”此言一出,宴會氣氛頓時凝固,梁祖雖不悅,卻也未當場發作,只是草草結束了宴會。這段記載,不僅展現了全昱性格的樸實粗野,更透露出他對家族、對歷史的深深憂慮。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全昱曾如此冒犯皇權,但在莊宗即位後,誅殺朱氏家族成員時,他卻得以倖免,得以善終。這或許是因為他在家族中的特殊地位,或許是因為他的某些言行,在某種程度上觸動了新帝的心絃。到了宋朝至道初年,更有單州之人自稱是廣王的後代,與尼姑爭奪田地,這一事件雖看似荒誕,卻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全昱後人在歷史長河中的生存狀態。
全昱的一生,是榮耀與風險並存的。而他的子孫們,也同樣在歷史的洪流中,經歷了各自的命運沉浮。
友諒,作為全昱的長子,最初被封為衡王,後來更是繼承了廣王的爵位。他歷任多個藩郡的官職,本應是風光無限,卻因多行不法之事,逐漸失去了民心與皇恩。更為嚴重的是,他的弟弟友能反叛,使得他也被牽連其中,最終被廢黜並囚禁在京師。當唐軍攻入汴州時,他與友能、友誨在同一天被殺害,結束了自己短暫而波折的一生。
友能,這位被封為惠王的全昱之子,同樣有著不俗的政治地位。他曾任宋州和滑州的留後,手握重兵,本應是家族中的佼佼者。然而,他卻因反叛而被廢黜,最終落得個兵敗投降,被降封為房陵侯的下場。據《通鑑》記載,龍德元年(公元921年)夏四月,陳州刺史惠王友能反叛,舉兵向大梁進發。皇帝聞訊後,立即下詔命令陝州留後霍彥威、宣義節度使王彥章、控鶴指揮使張漢傑率軍討伐他。經過一番激戰,友能兵敗逃回陳州,被諸軍圍攻。同年秋七月,面對絕境,友能選擇了投降。然而,投降並未能保住他的性命,庚子日,皇帝下詔赦免了他的死罪,卻也將他降封為房陵侯,這一變故,無疑是對他政治生涯的巨大打擊。
友誨,作為全昱的另一個兒子,被封為邵王。他在乾化元年(公元911年)以檢校兵部尚書的身份充任控鶴指揮使,本應有著光明的政治前途。然而,因友能反叛被廢黜後,他的命運也隨之發生了改變。最終,在唐軍攻入汴州時,他與友諒、友能一同被殺害,結束了自己悲劇性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