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磚呢別鬧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好!”

朱由檢又抬頭看了看那遼東地圖,轉而又問,“陝西那邊招的兵來了多少?”

“一萬二千三百人。”

“是個不錯的數字。”

不過按照訊息傳遞的速度,還有招收人手花費的時候,能收來這麼多人,足以見得陝西那邊仍舊艱難。

哪怕有了甘薯,但再好的種子,在乾涸的土地上,也是長不出來的。

有的時候,

人力的確難敵天意。

於是朱由檢叫來閣臣道,“傳旨給陝西,讓他們一定要好生促耕,今年考核,仍舊以修繕水利、開墾田畝為標準!”

“另外,一定要防備當地官員貪腐,假借朝廷名義而私自徵稅!”

朱由檢起身,負手走了兩步,又吩咐下去,“老天爺不讓百姓活下去,朝廷就要給百姓籌措好生路……”

“朕近來看奏疏,有人提議裁減驛站以節省開支,朕覺得不可不必。”

“養一些驛站馬伕要花什麼錢?”

“我不但要養現在的,還要再多養!”

“讓陝西那邊徵集好民夫,多去修繕道路……路修好了,日後要有天災,朝廷也好及時過去賑濟。”

朱由檢再三強調,“一條鞭法雖不適應西北之地,但其既免了徭役,也是為民之福。”

“陝西那邊修路,萬萬不可歸為徭役,而是僱傭人手,朝廷要給他們發錢下去!”

“此外,之前議論重行開中法一事,也要提上日程!”

“榆林定邊縣那裡不是產鹽嗎,正好讓楊肇基他們接手!”

“那些商人運多少糧食布匹過去,就能換多少鹽!”

“朕全都交給陝西三邊!”

鹽政之事,古來便為朝廷專營壟斷,實為中央第一大財政來源。

畢竟人不可能不吃鹽。

故大明朝開國以來,也對鹽政把控嚴格,但為了供應邊軍,又有“開中法”,鼓勵商人以助軍的方式,換取鹽引。

只是有利可圖後,這鹽引之道,自然也為各路權貴所侵佔,號為“佔窩”,且朝廷為了增加收入,又將地方以鹽換糧之權收歸中央,改為商人同朝廷以銀換鹽引。

由此地方軍需唯仰給朝廷,不可自購。

孝宗時,此法敗壞,便被廢除。

穆宗時,又曾商議再於邊地推行屯田開中,但因此制敗壞日久,已難收得實效。

朱由檢翻閱了當時之資料,反思為何開中法難以重啟之緣故——

一來,是積重難返。

開中法被廢除之後,鹽商紛紛遷入內地,而鹽引之發放,又多為權貴掌握,獲得鹽引便要花費不少,然後還要核算途中消耗,此消彼長之下,這開中法無利可圖,自然少有人響應。

二來,則是當時朝廷仍堅持把控地方,不願見邊軍有自行財貿交易之權,以防動亂。

三來,也有“祖制”問題。

太祖規定不能隨意開採礦場,本意為保養天下元氣,然而卻被後代君王實為私產,圈地壟斷。

陝西定邊的鹽池,自然是其中之一。

左搖右擺一陣,再行開中一事直接胎死腹中。

朱由檢這次再提議重啟開中法,也是和內閣吵了很多次的。

閣臣中老成持重者自然不願地方權力擴大,影響中央。

若中央不穩,天子權威便要喪失,不利於江山社稷。

以這種角度來看,這些老臣的確忠心。

但以朱由檢所見所聞,若堅持攬權,為了管控地方而將之逼上絕路,同樣是個社稷不穩的結果。

他堂堂天子,又豈能安心坐看百姓活活餓死?

於是

歷史軍事推薦閱讀 More+
快穿之尋找回憶之旅

快穿之尋找回憶之旅

是三木呢
關於快穿之尋找回憶之旅: 「男女主感情線可能會比較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卿涵,是一隻沒有記憶的青鸞,也是西王母身邊的一個吉祥物。一天,她遇見了一隻小狐狸,小狐狸沐鳶說可以幫她找回記憶,前提是她得幫她找回她家主人....就這樣一鸞一狐開始了尋找回憶的快穿之旅。豪門大小姐×京圈太子爺盜墓人×考古學家替嫁公主×敵國質子青梅×竹馬小狐狸×魔尊酷颯女博士×痞帥雪狼王菩薩×佛子繼兄×繼妹外
歷史 連載 73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