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理學和心學 (第1/2頁)
家裡貓貓是坦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莊嚴宏偉的殿閣之中,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戶灑在地面上,泛起一層淡淡的光暈。朱元璋身著龍袍,正端坐在御案前,全神貫注地批閱著堆積如山的奏書。
殿外,秋風瑟瑟,落葉飄零。突然,一陣急促的腳步聲由遠及近傳來。蔣瓛神色匆匆,快步踏入殿內,然後跪地行禮,高聲稟道:“皇爺,雲南土司因為新鹽政造反,局面一度危急。幸得沐王爺果斷出兵,率領麾下將士浴血奮戰,如今已成功平叛。沐王爺特派遣使者快馬加鞭送來奏報,請求皇爺示下。”
朱元璋微微抬首,他放下手中的硃筆,沉默片刻後說道:“咱知道了,退下吧”。
蔣瓛聞言,恭敬地退了出去。殿閣中又恢復了寧靜,只有秋風偶爾吹過窗戶發出的輕微聲響。
朱元璋坐在御案前,微微眯起眼睛,陷入了沉思。片刻後,他轉頭對著一旁侍立的太監小濤子說道:“咱要出宮。”
不多時,朱元璋來到朱明府邸外,只聽得裡面傳來劉三吾的聲音。
府邸內,劉三吾正神色肅穆,對著朱明侃侃而談:“理學之要,在於正心誠意、格物致知。心正則行為端,意誠則信念堅。格物者,窮究事物之理,致知則是求得真正的知識。吾輩當以理學為準則,修身立德,方能治國平天下。”
朱明道:“如何方能做到正心誠意呢?”
劉三吾捋須微笑道:“正心者,當去私慾、存天理。心無雜念,方能公正無私。誠意則需言行一致,不欺人、不自欺。凡事以真誠為本,方能贏得他人信任。”
“那格物致知又當如何實踐?”朱明繼續追問。
“格物需用心觀察世間萬物,思考其背後之道理。從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中感悟天理所在。致知則要不斷學習、思考,積累知識,以達豁然開朗之境。”劉三吾耐心解答。
朱明略作思索,而後緩緩開口道:“劉先生所言理學之論,確有其道理。然晚輩近來研習心學,卻有一些不同之見。先生言正心當去私慾、存天理,可心學卻認為心即理。吾心之良知,便是天理。無需向外去求,只需在自己心中探尋。”
劉三吾微微皺眉,示意朱明繼續說下去。
朱明接著道:“就如看到一個孩童落入水中,人當下心中所起的惻隱之心,便是良知,便是天理。此心並非因外在的規矩教條而生,而是自然而然地呈現。若說去私慾,那私慾又如何界定?有時我們以為的私慾,或許恰是內心真實的需求。”
朱明頓了頓,又道:“再言格物致知。先生說要從一草一木中感悟天理,可心學認為格物是在事上磨練,致良知。比如一人立志做個正直之人,在面對利益誘惑時,堅守本心,不為所動,這便是在具體的事情上格物致知了。並非單純地觀察萬物去求理,而是透過行動來驗證和展現心中之良知。”
“實際上心學就是四個字:知行合一,此外無它”。
劉三吾沉默片刻,而後緩緩開口道:“你所言心學之論,確有獨特之處。但這知行合一,又當如何理解?”
朱明神色認真,回應道:“知行合一,乃是心學之核心。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知而不行,只是未知。就如我們知曉孝順父母之理,卻不去實際行動,那便不能稱之為真正的知。唯有將心中的良知付諸實踐,才是真正的知行合一。”
“舉例而言,若有人知曉廉潔奉公之理,卻在面對財物誘惑時不能堅守,那便是知而不行。只有當他在實際行動中抵制住誘惑,做到廉潔自律,才是將知與行統一起來。”
“再如,我們都明白仁愛之心的重要性,但如果僅僅停留在口頭說說,而不去關心他人、幫助他人,那這知也只是空談。只有當我們真正行動起來,去關愛弱勢群體,去為他人排憂解難,才是做到了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