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愛大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街亭的捷報才到沒多久,三月十二日,劉學勤便收到安定城失陷的噩耗。
鞏昌府在隴山以西,渭河上游,地勢雖不如甘肅東南部(天水,隴南)那麼險要,但也有道古峽、熟羊古砦等交通咽喉。
之所以沒守住,原因有很多。
這幾座邊境縣城最晚被拿下,塞音教統治時間太短,民心沒有完全歸附;
隴西戰區範圍內沒有建水泥廠,是當初塞音教勢力沒有滲透過去。安定城極小,城牆僅六里三分,高三丈五尺,沒有包磚。
等到朱棡大軍趕到時,連煙墩都還沒來得及完工,根本不頂事。
再者,當初鞏昌衛的指揮劉顯重聽說塞音老仙從天而降,洮州衛竟不戰而降,不由大為恐怖。
特別是聽說藍玉的三萬大軍降了塞音教,加上衛所裡有士兵鼓譟,他害怕發生譁變,將鞏昌衛士兵帶到莊浪。
朱棡率十萬大軍而來,得知這裡還有支衛所兵,對劉顯重口頭嘉獎,同時安定了軍心。
根據朝廷律令,衛所指揮不戰而走可是重罪。但眼下是用人之際,劉顯重儲存了朝廷有生力量,也可算有功。
朱棡到達通渭後,立即分兵,派劉顯重為前導,馮勝為大將,猛攻安定。朱棡則將通渭縣城圍住,並不急於進攻。
顯然是存了將援兵逐一吃掉的心思。
要說馮勝這人,政治上屬於比較單純的那種。當年他攻克西域,又將河西大片土地放棄,可見他缺乏政治家那種視野;
其次,在原本的歷史中,他最後也因藍玉案被朱元璋賜死。他還問皇上,自己都這麼老了,想造反也有心無力,幹嘛還要殺他啊?
這就尷尬了啊,你讓人皇上怎麼回答你?
但話說回來,正因為政治上單純,他在軍事上就更專注,也可以這麼說,馮勝是個純粹的軍人。
隴西戰區此時有一千火槍兵,十門火炮。
安定之戰時,城中有四門火炮,五百火槍兵。其餘是兩個營的舊明軍,一千多壯丁。
可面對劉顯重和馮勝的近四萬明軍,防守壓力太大了。
明軍架起比城牆還高的攻城車,弓箭手居高臨下射箭。還有蟻附攻城的明軍,數量實在太多,最後還是被明軍登上牆頭。
一旦貼身肉搏,火槍兵的優勢瞬間全無。
為什麼不給燧發槍裝軍刺呢?
主要還是因為時間。
想要造出更多燧發槍,製程自然越短越好。另外,加裝了軍刺,勢必又會延長士兵的訓練時間。
這一切,歸根到底還是因為塞音教的決策。
最早劉學勤是想著死守老軍營稜堡的,後來有了成批的燧發槍,又想把整個臨洮府拿下。
等藍玉領三萬人來投,教中又造出班氏自走火炮這種軍國利器,軍機處都膨脹了,想著一不做,二不休,乾脆將鞏昌府也一併拿下。
地盤大了,人口多,各種資源也豐富,而且也有了一定戰略縱深。起碼作為核心的狄道、秦州、金縣不會一下就置於敵人兵鋒之下。
“安定守軍撤出來沒?傷亡如何?”
“安定守軍有三營、十三營、二十三營。三營營長黃河負責斷後,已經殉職。四門火炮炸燬三座,火槍兵戰死或被俘之前,根據操典,大多數將槍管砸壞,還是有部分落到明軍手中。”
“我問你傷亡情況!”
沒等妙姐讀完戰報,劉學勤就已經血灌瞳仁,一到十營番號全給了劉家堡家生子,每營都有一百名老教兵作為種子,可算是最嫡系的部隊。
“退回鞏昌府城的不足五百人,其中火槍兵只剩一百七十三名。”
妙姐報完戰損,整個軍機處鴉雀無聲,等著劉學勤發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