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蘇言思來想去,還是認為六部制可以推行,但不應該像過去一般籠統,而是責任清晰,分工明確,就像是老壺裝新酒,名字不變,職能更加細分。
他參考的是晚清光緒新政後的朝廷部門,在參考新政後的部門架構之餘也保留了六部的稱謂,讓這個時代的人更容易接受。
吏部主人事,負責掌管官員名錄、升遷調動、政績考核等事務,為了避免結黨營私的情況發生,吏部尚書的任何升遷調動舉措都需要經過大統制允准,或者說,尚書直接對大統制負責,往下設文選司、考功司、司務司等。
戶部主財政、戶籍,與財政部相同,掌管全國賦稅、戶籍、俸祿、軍餉、糧餉與財政收支,戶部以下設稅政司、民政司、庫藏司、通阜司、廉俸司、軍餉司、會計司、制用司等八司。
稅政司掌國家賦稅,不論土田財賦還是商貨統稅皆歸稅政司負責,稅政司下轄稅收督察官,直接向地方徵收賦稅。
民政司掌管人口普查、戶籍、婚姻登記,設郎中一員;庫藏司掌國庫儲藏,清點、守衛國庫;通阜司掌礦政幣制,發行貨幣,稽核海關。
廉俸司掌核給官員俸祿,審給百司職錢、文錢;軍餉司掌核給軍餉,兵部若是發放軍餉需要與軍餉司進行溝通。
會計司掌國用出納,審計公債外款,編制收支報表;制用司掌核工程經費,兼顧雜支例支。
禮部主外交、教育,集外交部與教育部於一身,負責對外交流、通商、邊界、定約、宗教、以及國內教育事務,禮部以下設外務司、同文司、學務司、考舉司四司。
外務司掌外交事務,由一名侍郎直接掌管,同文司則是負責培養外語人才,避免日後需要出使國外卻發現沒有懂得該國語言人才的尷尬境地;學務司與教育部相同,考舉司負責科舉考試,選拔人才。
雖然科舉考試日後會被廢除,但是在初期還是有存在的必要,沒辦法,蘇言手上可用的人才很少。
兵部總轄全國海陸軍隊,掌軍官選任升調、軍事學堂教育、武器軍械製造等事務,下設陸軍司與海軍司兩個大司,分別由兩名侍郎掌管。
往下設軍衡司、軍計司、軍制司、軍實司、軍學司、軍乘司、軍需司、軍牧司、軍法司、軍醫司十司分掌軍官之選補、考核獎懲,兵士編練、兵種組編與徵調,武器軍裝之製作、儲用,陸軍各學堂教育、官兵操練,驛站及物質供應等事。
刑部主掌全國司法行政事務,原審理刑案的職責劃歸到另外設定的大理寺,大理寺的作用類似最高法院,而刑部的職責是監督稽核大理寺、各地知縣與巡警部門的執法辦案。
嗯,巡警部門,蘇言不準備由知縣統管衙役,他決定在地方額外設定巡警制度,於刑部內設警務司,府一級設巡警總署,縣一級設巡警分署,往下為巡警亭,巡警從民兵中挑選,裝備刀劍棍棒,戰事也可接受動員協助抵抗來犯之敵。
最後是工部,工部直接照搬了清末新政的農工商部,掌全國農工商政並森林、水產、河防、交通、水利諸事,下設司農司、司商司、工藝司、匠人司、水利司、交通司等六司。
在六部之外,還有前面提到過的大理寺與都察院,大理寺為最高法院,兼有立法職能,都察院可理解為紀檢,監督全國官員。
六部、大理寺、都察院都直接對大統制負責,蘇言本來還想著是否弄一個內閣,但考慮到現在國家剛剛建立,周圍四敵環繞,內閣暫且按下不表。
不過,即便只設定了這八個部門,蘇言仍然能夠感受到人才的缺少,從大陸來到這裡謀生的基本都是一群大字不識幾個的文盲,讓他們去處理那些事情只怕是有些難度,所以蘇言搭建的這個草班子只能先委任幾個比較重要的職位,其餘的再徐徐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