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街? 頭
街頭鎮位於五蓮縣駐地南18千米處,東與潮河鎮、叩官鎮相鄰,南與東港區陳疃鎮、南湖鎮、三莊鎮接壤,西與石場鄉毗鄰,北與洪凝鎮、松柏鎮相依,222省道縱貫南北。面積230.8平方千米,轄77個行政村。
街頭鎮駐地為街頭村。街頭村有前街頭、后街頭之分。前街頭為明代前立村,蘇、孟、安三姓遷此居住,因靠交通要道,為貿易活動場所,故得名街頭。元末,戰、宋、賀、袁諸姓遷至現在後街頭村北200米處,傍河立村,取名戰家村;明初,盛姓由山西洪洞縣遷入,更名為盛家莊,清道光八年,村莊被水淹沒。后王、許、匡、張等姓遷入,因處於街頭村北,取名曰小後莊,後改稱后街頭。
街頭鎮原為日照縣所轄,於1943年解放,同年建政,為日北縣街頭區;1945年10月,日北縣撤銷,劃歸藏馬縣,為第三區;1947年5月,建立五蓮縣,為五蓮縣街頭區;1958年1月,撤區設鄉,全區設街頭、坊子、遲家莊三個鄉;1958年秋,將三個鄉合併成立人民公社,稱火箭人民公社;1959年春,改稱街頭人民公社;1965年6月,東部劃出16個村,設立王世疃人民公社;1984年4月撤銷公社建制,改稱街頭鎮。2000年12月,原街頭鎮與王世疃鄉、杜家溝鄉合併為街頭鎮,現屬於五蓮縣管轄。
街頭鎮駐地北3千米處為駝兒山。該山主峰與山後小峰緊密相連,狀如老翁揹負嬰兒,故名之。又因整座山峰形似一匹昂首豎尾、脊有駝峰的駱駝,《齊乘》稱其為駝山,海拔386米,面積2平方千米。清山前舊有“秦王寺”,又名“打了寺”, 現存遺址 ;附近矗立一巨石,相傳為秦王無字碑;由此往上攀登,是鵓鴿樂園——鵓鴿崖。據說,鐵柺李曾在此修煉功法,後加入八仙過海之列離去。山頂有秦王磨劍石。山後殘碑鐫刻有“大定元年,重修塔記”字樣。
街頭鎮西北有一座寨山,山頂七峰並峙,形似寨樁,故得名。面積5平方千米,主峰海拔397.5米。山上生長著百年松樹、千年海棠等多種樹木。寨山有一奇觀:山前懷抱一座小山,當地人稱“獨魯子”,學名“獨垛山”“督軍山”。山勢突兀奇秀,山頂原有“娘娘廟”,當年香火旺盛,善男信女登山許願者多。每到六月六日,周邊百姓集資舉辦廟會,唱戲三天三夜,祈求風調雨順。現存梯形石道、房基,附近寨子村有青雲觀遺址。
街頭鎮歷史悠久,有新石器時代東城仙文化遺址、戰國時期古兵營牌孤城遺址。東城仙遺址位於東、西兩城仙村之間,基本呈長方形,東西長約300米,南北寬約250米,面積約為7.5萬平方米。東側斷崖處可見文化堆積,厚度約1米,暴露有灰坑、墓葬等遺蹟,內有大量殘存的陶片;地表採集的標本有石器、鼎足、罐底、口沿、紅燒土塊、大口尊等。從遺址陶片橫斷面來看,胎質細密,燒製火候兒高,是典型的龍山文化特性。考古學家經考察確認,這是一處龍山文化型別的遺址,距今已有4000多年。1975年曾出土夾沙灰陶大口尊,侈口折沿,四壁厚2—3厘米,重15公斤,外飾粗繩紋,現藏於五蓮縣博物館。1992年6月12日,該遺址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