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馬叉寺村的歷史和傳說
馬叉寺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有著豐富的民間傳說和歷史事件。根據搜尋結果,馬叉寺村的名字來源於一個傳說。相傳,在古代,這個地區有一座寺廟,寺廟的方丈透過低價收購當地農民的板栗,然後磨成粉,用這些栗子面在廟內修築起牆壁。當災年到來,百姓因飢餓流離失所時,這座寺廟的方丈和僧人卻過著豐衣足食的生活,對百姓的困境無動於衷。
後來,隋朝末年天下大亂,寺廟的僧人為了生存紛紛逃離,寺廟成了一座廢棄的空廟。一位將軍在路過此地時,發現了飢餓的百姓,他發現了被馬匹啃食的栗子面牆壁,從而發現了這個資源。將軍與百姓一起分享了這些資源,並將寺廟的名字改為馬喀寺。到了明朝,移民遷至此地,依據寺名,將村名定為馬喀寺,後來演變為馬叉寺。
此外,馬叉寺村北的西山頂上還有一處名為黃花洞的天然洞窟,洞窟內外有許多美麗的自然景觀和傳說,如仙家居住和修煉的地方,以及洞窟內的神奇現象等。這些傳說和故事豐富了馬叉寺村的歷史和文化。
街頭鎮馬叉寺村北的西山頂上有一處天然形成的洞窟,在附近的十村八莊很有名氣。
先說說洞窟名字的由來。洞窟外漫山遍野是野生的連翹(連翹五蓮方言叫黃花鞭)。到了春暖花開,連翹先開花後長葉,花開香氣淡豔,滿枝金黃,豔麗可愛。滿山的連翹,一簇簇,一叢叢,一樹樹,高的矮的,肥的瘦的,都齊心協力,盡情絢爛得一塌糊塗,彰顯著生命的活力。那份正黃色格外醒目,在落葉樹光禿的枝丫間,在松柏常綠的身影下,在春草萌動的呵護中,怡然自得地綻放,盡情渲染人間四月天。村中人實在,為此洞取名“黃花洞”,後有文人附雅,叫它“皇府洞”。
黃花洞更吸引人眼球的是此洞本身的天然景象。洞口由兩塊巨石相依而成,猶如兩扇氣派非凡的大門。立於巨石下,人不自覺生出敬畏之心,欽佩之情,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感慨。石門前立有一幅石門框,其上有對聯曰:玉宇仙境鏡自生,福地洞天天然成。橫刻“皇府洞”三個字。對聯據說是村裡的一位退休教師張老先生所題,與此地此景非常契合。進入洞口,洞深約4米,中有數石嶙峋,或高或低,參差不一。山洞中部略微寬敞處,有一小塊平臺,供有一香爐,中有殘香數支。石門後方的石塊,大概是風化的緣故,巨石之間並不密實,空隙處夾有碎石,似墜非墜,驚險異常,有陽光漏下。洞口附近,也有不少巨石堆積,只是比門石稍微小一點,但同樣給人亂而有序、渾然一體的美感。
黃花洞最神奇的地方,在於有仙家在此居住、修煉的傳說。有人說在傍晚的時候,會聽見山上有人唱歌,咿咿呀呀的,膽子大的人合夥聞聲尋去,卻看不見人影,當走遠的時候又可以聽見。有時還聽見敲鐘擊鼓,笙樂齊鳴——據說是仙家娶親。更神奇的是,以前如果哪一家有喜事的時候,鍋、碗、瓢、盆沒有或不夠用了,都可以去這個山洞的洞口去借。每當你去借東西的時候,在洞口燒點紙錢,虔誠說明情況,並說好歸還日期,過一會兒,這些東西都會出現在洞旁邊。你就可以拿回家用。也有人帶著香燭供品到山上洞前求醫,說來也真是奇怪,磕至三個響頭,跪立膜拜時,便發現前面有一藥包,取回給病人服用,很多人的病因此都好了。但現在已經借不出東西、求不出藥了,據說是開礦放炮,破了此地的風水,仙家搬走了。所以黃花洞傳說雖然神奇,但忌於傳聞,現在平時很少有人去,也沒有人打理。只是有些虔誠感恩於仙家的人,偶爾來上束香,擺點貢品,這樣,才沒有顯得過於荒涼。
不過,據村裡人講,每年三月三,周邊還是有好多年輕人來這裡踏青;不少上年紀的老者還會來這裡跪拜一番。
《馬叉寺村:五蓮縣牆夼水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