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丁家莊子村的歷史
五蓮縣丁家莊子村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朝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當時丁姓由諸城縣遷至此地,以姓氏命名為丁家莊。後來,村名改為丁家樓子,這是因為村西曾經建有白鶴樓。丁家樓子村不僅是一個具有豐富歷史文化底蘊的村莊,還曾有明代著名文人蘇軾的題刻。
村莊內有一座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丁公石祠,這是為了紀念丁惟寧而建造的,他是《金瓶梅》的作者之一,被譽為“蘭陵笑笑生”。丁公石祠採用全部由九仙山山石鑿制而成的建築結構,展現了明代建築的獨特風格和精湛技藝。
此外,丁家樓子村還保留有蘇軾書寫的“留月”、“第一山”等字樣,以及供人們取水的野鶴泉和蘇軾巡獵時留下的飲馬槽等歷史遺蹟。這些珍貴的歷史痕跡已有千年之久,是丁家樓子村寶貴的文化遺產。
今天暫且不聊“奇秀不減雁蕩”的五蓮山、九仙山,而是為大家推薦集美麗風光和豐厚文化於一身的度假區丁家樓子村。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丁姓由諸城縣遷此村,以姓氏取名丁家莊,後以村西蘇軾建有“白鶴樓”改名丁家樓子。
丁家樓子村坐落在五蓮山與九仙山的懷抱之中,這裡不僅風景如畫、物產豐饒,更是人才輩出、歷史悠久,具有濃厚的文化底蘊。這裡既有山川的壯麗,又有清泉流水的悠揚,還有香氣四溢的茶葉和豐富的文化內涵,是一處來了便不想離開,離開後還想再來的絕佳之地。
仰止坊為明代萬曆年間地方名人丁耀鬥為頌揚其父丁惟寧的功德,以昭後世而興建。坊之左右各墊雙層長方形雕雲紋座,上立四稜抹角石柱,柱之前後各鋪石耳,石柱正面刻對聯一幅,上為“一詠一觴暢百年之逸興”,下為“勿伐勿剪綿千載之遐思”。石坊面額書“仰止坊”3個大字,前題“賜進士中憲大夫湖廣副使前巡按直隸監察御史丁公諱惟寧字少濱主人題”,字尾“萬曆三十八年孟冬吉旦不肖男耀鬥述”。坊額背面書“山高水長”4字。
丁公石祠是1608年專為紀念丁惟寧而建,距今已400多年,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還是中國現在唯一全石榫卯結構祠堂,整個建築沒有一草一木,全部用九仙山山石鑿制而成。1668年的郯城大地震,也沒有對它造成任何傷害,足見這種建築結構的堅固。
據專家學者考證,《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丁惟寧。一部金瓶梅,千古丁公祠,它吸引著無數的文人墨客前來朝拜。
丁家樓子村西山崖上,有一塊長方形平整的磐石,長約兩丈,寬約一丈餘。巨石東側,豎排陰刻“白鶴樓”三個楷體字,字徑0.5米,赫然醒目,令人驚歎不已。左方下書“熙寧九年九月軾”這是宋熙寧年間時任密州知州蘇軾在遊覽九仙山時留下的真跡。巨石南向,有崇禎二年成己巳科恩貢生、誥敕房中書舍人丁耀鬥摹寫的“白鶴樓”三字,上款為:“宋熙寧九年,蘇軾書於石東”,落款為:“明萬曆四十年丁耀鬥摹此”。
此外,此處還儲存了蘇軾書寫的“留月”“第一山”字樣、供人們取水的野鶴泉以及蘇軾巡獵時留下的飲馬槽等歷史遺蹟,這些珍貴的歷史痕跡已有千年之久。
無論是追尋自然之美,還是感受深厚的文化的魅力,丁家樓子村都能滿足您的期待。讓我們共同踏上這段難忘的旅程,在這裡留下美好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