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人秦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馬耳山永隆寺石碑、石佛找尋過程
去過馬耳山風景名勝區永隆寺的人,一定會見過該廟的鎮廟之寶:清代影龍寺的石碑和石佛,它們不但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文物價值,而且是新建廟宇的傳承和依據,我們為了找到它們,可費了不少的勁。
那是1999年夏天的一個早晨,根據事先商定,為準備開發馬耳山旅遊專案,由村支部書記董子順領著我和趙加平等四五個人,到原南寺村影龍寺遺址尋找該廟的石碑和石佛等古、近代文物。影龍寺最後一次毀壞是在1958年,廟被拆了,廟中僅存的重要文物石碑、石佛不知去向,由於參加毀廟的當事人陸續去世,石碑、石佛的去向成為一個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唯一的知情人周家桂聯想到寺廟的一次次遭遇,懼怕石碑、石佛再度被毀壞,四十多年來,一直守口如瓶,從來不對任何人透露石碑、石佛的去向。先前董子順曾派人找過周家桂,可他總是躲躲閃閃,面都見不著。
好事從來多磨,要是周家桂一開始就告訴我們石碑、石佛的所在位置,可能就沒有懸念了。
我們這些人對於石佛、石碑的事或印象不深或根本就沒見過,只聽老人們說過碑是青石頭做的,佛是白石頭做的。這就是當時尋找的線索。
我們就像一群羊一樣,在影龍寺原址和大石汪溝一帶盲目的尋找。山區就是石頭多,兩個多小時過去了,什麼東西也沒找到。董子順說:“這樣不行,應該把人散開分頭找”。說完,他將我們每人都分了工,我從大石汪溝南段的西沿向南搜尋,而董子順在最難走的溝底搜尋。老天不負有心人,約過了半個小時,我就在離影龍寺舊址不遠的一塊地頭上發現了一塊方型青石,我迅速的扒去上面的土,隱隱約約的看見上面好像有文字,由於我眼睛花的厲害,再加上字跡太模糊等原因,無法確認真偽,但當時心情異常激動,就趕緊呼喊距我不遠的董子順,他聽到這個訊息,就飛快的跑了上來。天又熱,人又胖,等他上來時已經大汗淋漓。董子順趴到石頭上一看,也看不太清,正在猶豫時,汗水就流到了石頭上,這時,石頭上的部分文字就顯示了出來。我意識到:藉助水的作用就可以看清碑文。立即吆喝別人用芋頭葉從溝底裝水,撒向石頭,文字立即顯現,確認是影龍寺石碑無誤。我們高興壞了,馬上準備工具往橋上村抬,也可能餓了,也可能累了,也可能人們用機械慣了,總覺得到橋上的三里路特別長。
碑找到了,石佛怎麼找?董子順是個辦事認真並且有心計的人,理解周家桂不願吐露實情的苦衷,他了解到周家桂有個嗜好,特別好喝酒,每日必喝,一天兩頓,每頓3兩。他還與同在南寺村看山的橋上村人陳叔德稱兄道弟,關係特別好,就想出了一個絕妙的主意。
第二天,董子順交代我準備七八個人的飯菜和好一點的白酒,找陳叔德請請周家桂。說來也巧,這天是個好日子,豬肉緊缺,時間不等人,我就湊合著帶著吃的東西上山了。找到陳叔德後說明來意,然後我就去請周家桂去了,可是,轉了一圈連個影子也沒見到。聽另一位老人說,周家桂這一陣子為躲避找石佛的人,天天東躲西藏,見人就溜,誰也不知去向。我想,這可怎麼辦呢?懷著沮喪的心情回到了陳叔德處。陳叔德辦事既精明又非常講義氣,聽我說帶的肉少了一點後,馬上就打起了自己放養的一群雞的主意。當時雞已經全部放出了雞籠,且長期在野外環境下放養,有了野性,很難捉到。陳叔德就使出了看家本領,拿出一瓢玉米向地上一撒,便呼喚雞來吃,一會兒就來了10來只,他趁一隻公雞不注意,迅速的捉住了它,這隻雞沒命的叫喚,當然也把其它雞都嚇跑了,考慮到一隻雞不夠吃,但是要想再用老辦法捉雞是無雞上當了。怎麼辦呢?當時政府對土槍控制不很嚴,像陳叔德和周家桂這兩個住在山裡的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