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壽山下一書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前言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培育健康向上的孩子是家庭和社會共同的責任。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年輕的父母扮演和承擔著極其重要,而且無可替代的角色。
高爾基說過“愛孩子是老母雞也會做的事情,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這是一樁大事,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識。”。
可見,如何去愛孩子,本身就蘊含著非常深奧的學問。所以我們說,愛孩子,首先應該從改變自己做起!做父母的必須明白,並非“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才是愛;也不是所謂的“打是親,罵是愛,不打不罵是害”、“棍棒下面出孝子”……
那麼,父母親到底怎麼做才是真正得愛孩子呢?
幼小的孩子是一張白紙,歲月在這張白紙上面劃上什麼痕跡,描上什麼顏色,決定著他(她)最終將成就一幅什麼樣的圖畫。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說的是周圍人群對孩子的影響;而與孩子朝夕生活在一起的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他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的影響就不言而喻了。孩子的模仿能力極強,好多時候並不需要父母說什麼和有意識地做些什麼,在耳濡目染中,孩子已經不知不覺地將他們的行為方式學到手了。這就是所謂的“潛移默化效應”,這種效應既看不見,也摸不到,但卻在不經意間實實在在地影響著孩子。
對於每一個人來說,其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都是在日積月累中形成的,而良好的行為方式和生活習慣將會讓孩子終身受益。
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舊時的人們習慣於採用虛歲來記年齡,所以應該說的是兩歲看大,六歲看老。說的是,一個人長大以後是否有出息,兩歲的時候就可以看出一個大概;將來能否出人頭地,六歲的時候已經基本定型了。這種說法固然不能說絕對正確,因為入學之前的孩子畢竟還沒有接受系統的文化教育,但卻足以說明,一個人的基本性格是在0~6歲之間形成的。從現代科學的角度分析,每一個人可塑性最大的時候是嬰幼兒時期,因此,在不同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將會形成各不相同的基本性格。正如人們常說的那句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一個人的基本性格雖然在以後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活動中會或多或少地發生一些改變,但卻永遠也不可能徹底跳出從小養成的那個基本框框。
當然我們也不否認,每一個人的性格與其遺傳因素是有一定關係的,但更多的還是後天受父母潛移默化的影響。事實上,所謂的性格就是日久天長逐漸形成的一種行為習慣而已,但決定著每一個人人生價值和事業成敗的卻往往正是他的這種獨特的行為習慣,所以就有了“性格決定人生!”這一說法。
學前期恰好是孩子基本性格形成的黃金時期,在這個階段養成的行為習慣,包括思維方式、語言表達習慣、基本人際關係的認知與交往常識……將影響到孩子今後的成長和發展乃至整個人生。孩子在嬰幼兒期接觸最多的是他們的父母親,這就更加彰顯出這一時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當然,除了父母之外,其他家人(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幼兒園的老師、小朋友,等等,也會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但與父母親對其幼小孩子的影響相比,其他人的影響程度都是微乎其微的。
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他(她)入小學、升中學……,逐漸越來越多地離開了父母的視線。而他們懂得東西也越來越多,慢慢地有了自己的主見,再也不是惟父母命是從的可愛模樣了。但請您不要忘記,您還必須得做稱職的父母,只是做的方式必須要慢慢地有所改變,更多的是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在彼此的溝通中給孩子以正確的引導。需要切忌的一點是:隨著孩子的不斷成長,做父母的還必須要持續不斷的學習,儘可能地利用新的知識和社會觀點來充實自己。這樣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