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瑩燦燦的高孝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簡介
西施(生卒年不詳),姓施名夷光,一作先施,又稱西子。生長於浙江諸暨苧蘿村(今諸暨市城南浣紗村), 中國春秋末期美女。
西施出身貧寒,常浣紗於溪,生有姿色,秀媚出眾。 越國戰敗後,被迫向吳國稱臣求和。越王勾踐遍選國內美女獻給吳王夫差,天生麗質的西施也是其中的一員。夫差對西施萬般寵愛,先是在姑蘇建造春宵宮,又專門為西施建造了表演歌舞和歡宴的館娃閣、靈館等。西施擅長跳“響屐舞”,夫差又專門為其築“響屐廊”。而與此同時,越王勾踐臥薪嚐膽,使越國強盛起來,最終打敗了吳國。吳國滅亡後,西施不知去向,有說是被沉海而死,有說是與范蠡泛舟五湖隱居而去。
西施與王昭君、貂蟬、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後人說四大美女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其中的“沉魚”即指西施,出自西施浣紗的傳說。
二、人物生平
1、基本
在越國的諸暨苧蘿村裡,有一個賣柴火的人家中有個女兒,因為居住在村子的西邊,所以被稱為西施,也有人稱她為先施。她長得如同天仙一般,容貌之美恰到好處,增一分則顯胖,減一分則顯瘦,被公認為是古今第一美人,因此“西施”一詞後來也常被用作美女的代稱。
有一個關於西施的典故是“東施效顰”。傳說西施因心口疼而常常皺著眉頭,同村的一個醜女看到西施皺眉的樣子覺得很美,便也學著西施的樣子捧心皺眉。然而,富人看到她這樣,嚇得趕緊關上門不敢出來;窮人看到她,則拉著妻子兒女遠遠避開。這個醜女只知道西施皺眉好看,卻不知道西施皺眉之所以美,是因為她本身的美貌。
西施常在溪邊浣紗,魚兒看到她美麗的倒影,都忘記了游水,漸漸沉到水底,這便是“沉魚”之美的由來,人們也因此將那條溪命名為浣紗溪。
後來,越王勾踐為了復國,得知吳王夫差好色,便採納了范蠡的計謀,遍訪國內美女,最終找到了西施。他們為西施穿上華麗的衣裳,教她禮儀步態,讓她在土城中練習,又在都城街巷中展示。經過三年的訓練,西施被獻給吳王夫差。吳王對西施寵愛有加,整日沉迷於遊樂,荒廢朝政,親近奸佞,疏遠賢良,最終導致吳國滅亡,夫差身死。
吳國滅亡後,有人認為西施是亡國的禍水,但越王勾踐並沒有像世人那樣責怪她,反而有人認為勾踐因為西施是導致吳國滅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將她沉江以報伍子胥之忠。這裡的“鴟夷”指的是伍子胥被賜死後裝屍體的皮囊,暗示西施的死與伍子胥之死有某種聯絡。
歷史上對於美女導致亡國的情況多有指責,但西施卻是個例外。她沒有像妺喜、妲己、褒姒那樣被世人唾罵,反而有人為她辯護,認為國家的興亡自有其時,不應歸咎於一個弱女子。
王維的《西施詠》說:
美麗的姿色歷來受到天下人的看重,西施又怎能長久地微賤呢?她早晨還是越溪邊上一個浣紗的女郎,傍晚就已經成為吳王宮裡的貴妃了。她未顯貴時,哪裡看得出有什麼特別之處呢?一旦尊貴之後,才感覺到她的驚人之豔。西施本是浣紗女,粗布衣裳,一旦得到君王的寵愛,她就穿金戴銀,脂粉香濃。君王寵幸她的姿色,她因此嬌縱起來,君王憐愛她的美麗,她因此可以恃寵而驕,不分是非。昔日一起在溪邊浣紗的女伴們,再也不能跟她同車出遊了。請回去轉告那些模仿西施皺眉的鄰家女子,僅學其貌,不學其心,又怎能希望像西施一樣受到寵愛呢?
魚玄機雲:“吳越相謀計策多,浣紗女神去相和。一雙笑靨才回首,十萬精兵盡倒戈。”吳國和越國相互間計謀多多,最終是那位浣紗女神(西施)去促成了兩國的和談。她輕輕一笑,回眸一顧,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