瑩瑩燦燦的高孝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一、簡介
伍子胥(?~前484年),名員,字子胥,楚國(今屬湖北監利)人。他是春秋末期吳國的一位傑出大夫、軍事家和謀略家。伍子胥出身於楚國貴族家庭,是楚國大夫伍奢的次子。由於父親因直諫被楚平王所殺,伍子胥被迫逃離楚國,投奔吳國,並在那裡展開了一系列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伍子胥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他的智慧、勇氣和復仇之心,使他成為中國古代歷史上一位令人敬仰的人物。
二、人物生平
1、逃離楚國
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楚國太子太傅,負責教導太子建。然而,太子建被費無忌所誣陷,伍奢也因此受到牽連。費無忌向楚平王進讒言,稱伍奢的兩個兒子都有才幹,如果不殺掉他們,將成為楚國的禍患。於是,楚平王派人召伍奢的兩個兒子入朝,企圖以伍奢為人質,將他們一網打盡。
面對楚王的召令,伍子胥的哥哥伍尚表示願意前往,以保全父親的性命。但伍子胥卻深知楚王的陰謀,他勸說哥哥:“楚王召我們並非為了救父親,而是怕我們逃脫後成為禍患。如果我們去了,父子三人都會一起被殺,對父親的死活沒有任何好處。不如投奔別的國家,借他國的力量來雪恥復仇。”然而,伍尚堅持要去,最終被楚王殺害。伍子胥則成功逃脫,開始了他的流亡生涯。
伍子胥的逃亡之路充滿了艱辛。他先是逃往宋國,投靠太子建。但宋國內亂,他又不得不與太子建一起奔鄭。在鄭國,太子建和晉國大夫中行寅合作,企圖推翻鄭定公,但計劃敗露,太子建被殺。伍子胥只好帶著太子建的兒子公子勝一起投奔吳國。途中,他們歷經千辛萬苦,甚至一度面臨生死考驗。
在逃亡過程中,伍子胥曾遇到一位老漁夫的幫助。當伍子胥渡過一條大江後,為了感謝老漁夫,他摘下身邊的寶劍贈予對方。但老漁夫卻拒絕了這份厚禮,他說:“楚王為了追捕你,出了五萬石的米糧作為賞金,還答應封告發者為大夫的爵位。我不貪圖這些賞金和爵位,又怎麼會貪圖你的寶劍呢?”老漁夫的高風亮節讓伍子胥深感敬佩。
2、奔吳復仇
經過長途跋涉,伍子胥終於來到了吳國。此時,吳王僚剛剛繼位執政,公子光擔任將軍。伍子胥透過公子光的關係求見吳王,但並未立即得到重用。不久之後,楚國和吳國因邊境糾紛而爆發戰爭。吳國派公子光討伐楚國,並取得了勝利。伍子胥趁機勸說吳王僚繼續攻打楚國,以報父兄之仇。然而,公子光卻認為伍子胥勸戰是出於私仇,並未採納他的建議。
伍子胥明白公子光有野心,想殺掉吳王僚自立為王。於是,他將專諸推薦給公子光,自己則退出朝廷,與太子建的兒子勝躬耕于田野。公元前516年,楚平王病死,吳王僚趁機派兵襲擊楚國。然而,楚國派兵切斷了吳兵的後路,使吳兵無法返回。在國內空虛之際,公子光派專諸刺殺了吳王僚,自立為王,即吳王闔閭。
闔閭繼位後,召見了伍子胥,並賜給他官職,與他共商國事。伍子胥終於得到了施展才華的機會。他向吳王闔閭提出了許多富國強兵的建議,並得到了闔閭的採納。在伍子胥的輔佐下,吳國逐漸強大起來,為日後的爭霸戰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3、柏舉之戰
公元前506年,吳國與楚國之間的戰爭一觸即發。伍子胥和孫武等人向吳王闔閭提出了攻打楚國的戰略計劃。他們認為楚國將軍囊瓦貪財無能,唐國、蔡國都怨恨他。因此,吳國可以聯合唐國、蔡國共同攻打楚國。吳王闔閭採納了他們的建議,調動全部兵力與唐國、蔡國結盟,共同進攻楚國。
在柏舉之戰中,吳國軍隊與楚國軍隊展開了激烈的戰鬥。伍子胥和孫武等人指揮有方,吳軍士氣高昂,最終大敗楚軍。吳軍乘勝追擊,攻入了楚國都城郢都。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