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門弄茶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司馬炎作為司馬昭長子,於30歲而立之年,接受魏元帝曹奐禪讓,登基成為晉朝開國皇帝。
曹家的皇位也是由漢獻帝禪讓而來,只延續了45年。
曹家江山為什麼這麼快就被司馬家奪了?
最可信的說法應該是:曹家失敗源頭在曹家皇帝得位路數、以及因此導致的對宗親的態度。
曹丕能夠從漢獻帝手裡把皇位搶過來,九成是因為其父曹操的一己之力。曹氏家族作為整體幾乎沒體現作用。
所以,曹丕稱帝后,他在宗親裡只選擇提拔了幾人:曹洪、曹真、夏侯惇、曹仁、曹爽。對他們委以重任。
對其他宗親,他採取了極其過分的做法:圈禁起來,嚴加看管,只給予物質享受。
曹叡延續了父親的做法。
所以,當曹叡死後,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時,他根本無懼曹氏宗室反抗。
因為曹氏宗室沒有實力。
司馬家族早已代替荀家,成了曹魏政權下計程車族領袖。在魏國的貴族、高官圈子裡,司馬氏可以做到一呼百應。
司馬炎30歲,已不是小孩,自然考慮過這個問題。加上與身邊人討論,他對這一點,印象特別深刻。
他的這些印象,成為影響他制定國策的第一個因素。
第二個因素是:司馬懿~司馬昭~司馬炎這一支,原本不是司馬家族謀得大位的首選血脈。
司馬懿的首選繼承人是長子司馬師。可惜他在平叛毋丘儉之後,早早去世,年僅48歲。
司馬昭自認比兄長差得太遠,從未想過與兄長爭位。相反,他對兄長在關鍵時刻去世,感到非常悲傷、恐懼。
因為司馬師的兒子司馬攸還太小,才10歲,司馬昭得以接掌了司馬家族。
他認為自己是趕鴨子上架。
所以,他接過舵旗以後,曾經多次表示:待司馬攸長大,把權力移交到侄兒手上。
實際上,司馬攸其實是司馬昭之次子。
因為司馬師只有女兒,沒有兒子。司馬攸便被過繼給司馬師,以續香火。
按照這個時代的法律和習慣,司馬攸就是司馬師之子,與司馬昭只是叔侄關係。
但人總是有私心的。
司馬昭經過10年經營,實力大增,今非昔比。
大哥去世後,原來在他身邊的人才四散謀出路。
此消彼長之下,聚攏在司馬炎周圍的勢力,雖然也很單薄。但比大哥獨子司馬攸身邊的人手,還是多些,也強些。
這樣計較之後,臨死之際,司馬昭聽從親信謀臣勸諫,還是把繼承權交給了長子司馬炎。而不是原來承諾的侄子司馬攸。
司馬炎被家族長輩們拱到皇帝寶座上時,距離老爹去世才4個月。
老爹是一年前才受封晉王,得以開衙建府,組織他的完整班子。
這即是說,司馬炎做晉王太子也才一年多點。身邊得力班子根本還沒成型。
現在,司馬炎突然坐在了皇帝位置上,要考慮萬里疆域、千萬人口、百年基業的管理問題。
依靠誰來掌控政權?這是首要問題。
其次才是安撫民心、促進生產。
之後是覆滅吳國,威加嶺南。
經過思考,司馬炎的答案,是且只能是一個:與司馬家族宗親共享天下。
回報司馬家族各房血脈幾代人的精誠團結努力、共同付出。
在與家族人共享天下的過程中,組建自己的核心團隊。
避免曹家悲劇在司馬家族身上重演;
基於以上述考慮,司馬炎登基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封王。
給司馬家族的有功之臣加官進爵,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