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皰性口炎 (第1/3頁)
望月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水皰性口炎(vesicular stomatitis)是由水皰性口炎病毒引起的多種哺乳動物感染的一種高度接觸性人獸共患傳染病。
以馬、牛、豬和某些野生動物的舌、唇、口腔黏膜以及乳頭和蹄冠處發生水皰為特徵。鹿和人呈隱性感染或短期發熱。
本病於1821年發生於北美洲,之後又在南非的馬、騾、牛發生。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本病隨美國軍馬傳至歐洲,繼之在非洲、南美洲廣泛流行。亞洲國家也曾有本病發生。
【病原】
水皰性口炎病毒(Vesicular stomatitis virus,VSV)屬於彈狀病毒科(Rhabdoviridae)的水皰病毒屬(Vesiculooirus),為線性單股負鏈RNA病毒。
病毒粒子呈子彈狀或圓柱狀,長度約為直徑的3倍,大小為150~180 nmx50~70 nm。
有囊膜,囊膜上均勻密佈短的纖突。
病毒粒子含有5種結構蛋白:
糖蛋白(G)、基質蛋白(m)、核蛋白(N)、磷酸蛋白(NS)和RNA聚合南大蛋白(L)。
應用中和試驗和補體結合試驗,可將水拖性口炎病毒分為兩個血清型,其代表株分別為印第安納(Indiana)株和新澤西(NewJersey)株,兩者不能互動免疫,前者又可分為三個亞型。
本病毒可在7~13日齡雞胚絨毛尿囊膜上及尿囊腔生長,於24~28h內使雞胚死亡。
本病毒幾乎可在所有常用的實驗室培養細胞中生長,在豬和豚鼠的腎細胞、雞胚上皮細胞牛舌、豬胎、羔羊翠丸細胞培養中有致細胞病變作用。
人工接種馬、牛、豬、綿羊、兔、鼠的舌面內可發生水皰,但接種於牛肌肉內則不發病。
成年小鼠腦內接種可發生大腦炎,初期被毛松亂、戰慄,繼而後肢運動失調或癱瘓,經3~5d死亡;對乳鼠無論經何途徑感染,均可發生致死性感染。
雞、鴨、鵝在趾蹼上接種也可感染。
本病毒在外環境中抵抗力差。
2%氫氧化鈉或1%福爾馬林能在數分鐘內殺死本病毒,1%昇汞、3%來蘇兒或1%石炭酸需6h以上才能殺滅本病毒。
病毒在含50%甘油的磷酸鹽緩衝液(ph 7.5)中於4~6c可存活4~6個月,真空冷凍乾燥的病毒在4~6c可儲存5個月。
【流行病學】
本病能侵害多種動物,牛、馬、豬和猴較易感,野生動物中野羊、鹿、野豬、浣熊及刺蝟等亦可感染。綿羊、山羊、犬和兔一般不易感染。
實驗動物中雪貂、豚鼠、倉鼠、小鼠、大鼠和雞都易感染。人與患病動物接觸也易感染本病。
實驗證明,易感宿主可因病毒型不同而有所差異。馬、牛、豬是新澤西型病毒的主要自然宿主。印第安納型病毒曾引起牛和馬的水皰性口炎流行,但不引起豬的疾病,試驗接種8種鳥類有5種產生抗體。
患病動物和野生帶毒動物是主要傳染源,病毒從患病動物的水皰液和唾液排出,在水皰形成前96 h就可從唾液排出病毒散播傳染。
病毒透過損傷的面板和黏膜而感染;也可透過汙染的飼料和飲水經消化道感染;還可透過雙翅目昆蟲作為媒介經叮咬感染,曾自白蛉及伊蚊體內分離到本病毒。
本病的發生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多見於夏季及秋初,而秋末則趨於平息。本病雖可暴發但並不廣泛流行。由於本病與口蹄疫臨床症狀相似,因而成為一種需進行鑑別診斷的重要傳染病。因人偶可感染而使其具有一定的公共衛生意義。
【致病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