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城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隨著1941年的冬天的來臨,世界局勢風起雲湧。
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的激戰以及在東南亞戰爭中的連連取勝,卻讓這個國土面積狹小的國家陷入了困境。
無論是人力資源,還是支撐戰爭所需的煤炭、鋼鐵、石油、橡膠、糧食,甚至連食鹽這樣看似普通的物資都已消耗殆盡。
按常理來說,日本作為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理應擁有豐富的海鹽資源。
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由於缺少理想的廣闊海岸灘塗,日本國內所產的鹽遠遠不能滿足民眾日常生活的需求,更別提用於工業生產了。
因此,一直以來,日本只能依賴從中國進口大量的工業用鹽來填補空缺。
自從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以後,他們對中國食鹽的覬覦終於有機會得逞了。
儘管如此,僅僅依靠他們在中國沿海佔領區獲取的海鹽,仍然無法填飽他們那巨大的工業“胃”口。
1938年3月,日軍佔領山西運城後,讓他們垂涎欲滴的鹽池終於淪入敵手。
為了便於對鹽池進行掠奪,便宣佈對鹽池實行軍事管制,並命名為“軍管理四十工廠”。
日本帝國主義對河東鹽池覬覦已久,早在侵華之初,日“興亞院”就擬定了所謂“華北鹽業開發綱要”,組織了所謂的“華北鹽業股份公司”,策劃“開發”長蘆、山東等地的海鹽,以及運城河東池鹽。
所謂的開發,就是直接利用中國的資源和廉價勞動力,服務於其侵略戰爭。
隨著日本帝國主義的步步進逼,中國鹽池、鹽場相繼淪陷,日軍的鹽掠奪計劃也開始實施。
在開發鹽地的名義下,日本佔領軍組織了偽“河東鹽務局”,統轄鹽池各鹽場,把持鹽政,對鹽池資源大肆掠奪。
首先是明目張膽的搶奪。日軍侵佔運城不久,就明火執丈地對鹽池進行了一次又一次公開搶劫。日軍在漢奸、偽軍的配合下,開著汽車、駕著馬車到鹽池搶鹽,並強迫老百姓為他們裝車搬運。
硝板(學名白鈉鎂礬)是河東鹽池特有的一種礦產,是重要的化工資源。
硝板的生成主要是由滷水的成分決定的。由於滷水中含有鈉、氯、硫酸、鎂,每到冬季,便生成硫酸鈉(芒硝)。
但到春季氣溫上升以後,又分解為氯化鈉和硫酸鎂。
氯化鈉於夏季氣溫炎熱時,經過日曬蒸發結晶析出,滷水中的硫酸鎂便留在畦中,到秋季則生成硝板。
由此反覆,一年又一年,鹽池裡的硝板便愈結愈厚。
硝板厚度多達35米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厚達十數米。
硫酸鈉不僅為造紙、制皂、印染等化學工業所必需,而且是鋼鐵工業、軍事工業必不可少的原料之一。
日軍佔領鹽池後,為了“名正言順”地掠奪鹽池的寶貴資源,便以“開發”為名,組成了股東包括日本三菱洋行、王子造紙廠,及偽山西省政府、運城鹽池鹽業場商公會在內的所謂“化工廠”。
這是個敵偽合流的、具有政治性質的經濟組織,化工廠的一切權力均由日本掌握。
日本侵略者的強盜式掠奪,不僅使鹽池損失了大批資源,而且對生產和人民生活造成了巨大破壞。
長期以來,秦、晉、豫等省的食用鹽都仰賴河東鹽池供應。
日佔期間,因日本侵略者對潞鹽的控制和掠奪,食鹽的供應大幅度削減,以至於嚴重影響了臨近三省居民的生產生活。
這天。化身為普通老百姓的金振國、李二蛋、劉樹根和李栓柱等八路軍戰士靜靜地站立著,沐浴在初冬溫暖的陽光之下。
他們的目光被前方遼闊的鹽湖所吸引,湖面波光粼粼,閃爍著迷人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