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城老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在史料的收集工作中,關於這場戰役的資訊可謂是紛繁複雜、魚龍混雜,甚至還存在一些相互矛盾之處。
然而,考慮到這將被打造成一部完整的作品,作家漢城老道努力從多個角度出發,儘可能真實地還原這場堪稱教科書級別的激烈戰鬥場景。
5 月 7 日下午。
日軍採取了鉗形和中央突破的戰術,分別從東部、北部以及西部三個方向同時發動了兇猛的攻勢。
面對何應欽所佈置的“一字長蛇陣”,衛立煌口中的“中國的馬其諾防線”竟然變得不堪一擊、搖搖欲墜,局勢岌岌可危。
雙方兵力部署:在豫北道清西段。部署了日軍第35師團一部,第21師團一部,騎兵第4旅團一部,共計1個半師團,餘人;
國軍為第9軍裴昌會部及遊擊第1縱隊丁樹本部,共約4個師3萬餘人。
晉南的陽城,絳縣,聞喜,平陸一帶。日軍部署了主力第24師團,第36師團,獨立混成第3旅團,獨立混成第9旅團和第33師團一部,第41師團一部,共計5個師團計7萬餘人;
國軍部署了第93軍劉戡部,第98軍武士敏部與畢梅軒縱隊,第15軍劉茂恩部,第43軍趙世鈴部,第17軍高桂滋部,第85軍李楚瀛部第94師,第3軍曾萬鍾部,第80軍喬明禮部。
為了取得中條山戰役的全面勝利,日軍進行了精心部署和戰前準備。
環繞中條山外圍與國軍對峙的,是日本華北方面軍第1軍司令官筱冢義男率領的第25、第36、第37、第41師團,分佈於豫北的沁陽、博愛及晉南的晉城、沁水、絳縣、聞喜、夏縣、安邑一線。
為加強進攻力量,日本派遣軍先後從華中,蘇北抽調第21,第33師團配屬第1軍。
日軍大本營又於4月19日,從東北關東軍調來飛行第32、第83戰隊、第3飛行集團主力。
其中:輕轟6箇中隊,偵察3箇中隊,直協2箇中隊,戰鬥1箇中隊。在運城、新鄉兩個機場展開,擔任空中配合。
日軍空中絕對優勢,是中條山大勝主要原因之一!
日軍的作戰部署是:參戰主力佈置於張馬—垣曲一線,將戰場分成東西兩個地區,而把作戰重點始終放在西部地區;併為此計劃從全部42個大隊中集結35個大隊。
在正面則利用黃河屏障和既設陣地,以挺進部隊從兩側地區楔入,切斷國軍退路,施行包圍。
接著以快速的殲滅戰,反覆掃蕩,計劃將國軍完全圍殲。
整個參戰過程,日本投入精銳10萬。國軍投入19個師1個旅3個遊擊縱隊,總兵力約十七萬人。
按照當時中日士兵1:4的戰鬥力計算。僅僅就在兵力數量一項上,國軍就處於絕對的劣勢。
為使包圍成功,日軍部署了雙重包圍,並組織特種兵編成了精悍的挺進隊,專門搶佔黃河北岸的重要地點,以切斷國軍退路。
在“勝敗在於八分準備”的口號下,日軍一方面進行適應作戰地區,地形戰況的訓練,另一面發動了準備性作戰。
日軍擊退了晉東陵川一帶的國軍第27軍和翼城以南,絳縣以東的主力國軍第15軍後;為全面圍攻中條山造成了有利態勢。
同時,在會戰期間,日軍為了分化國共兩黨;採取宣傳戰。
他們利用電臺多次廣播稱:“中共與日軍從不衝突”;成功地應用“反間計”將國軍注意力吸引到“反共”“限共”上。
與日軍積極準備,嚴密部署相反,中條山地區的國民黨軍隊忙於執行“反共”,“限共”政策。
致使國軍部隊對日軍並不主動出擊,以致於在黃河北岸各渡口生死攸關橋頭堡,毫不注重,而且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