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笑無半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位於雲京市城西-圃盛區-祿澱山公園-內的‘千候墓陵園’,是始建於轅夏國古代倒數第二個封建王朝‘惲朝’,在雲京初建都城的時期。
墓園中埋葬著一批被當時的帝王欽封為‘忠勇國士’的古人的屍骨,距今已有一千兩百多年了。
祿澱山海拔600多米,佔地約5平方公里,其實就是個緩坡的丘陵。千候墓陵園坐落於祿澱山的南山肩坪上,總面積約為30公頃,論自然環境倒是也是靜地朝陽,碧草芳菲,樹木朗林。
陵園內共建有陵墓1679座,都是用6角井型的深灰色花崗岩碑座,上豎一塊丈高尺寬尺厚的,同色石材的功德碑體,碑額上陽刻著六轉輪錐文的鎮魂祭印,和死者的名籍、生卒之日,碑身正面陰刻著墓誌銘。
沒錯,這座陵園中埋葬的全部是術者。都是輔佐當年轅夏國古代唯一個由農民起義軍開立新朝的領軍階層,在推翻腐敗舊王朝的連年戰火中慷慨就義的術門先輩。
不過,這些術者並非是戰死於起義軍與舊王朝‘煜朝’的軍隊,兵戈相見的沙場上。身為執守正則的術門中人,即便是投身於除暴安良的公義之戰,也不可能用衍術大肆屠滅普通人類的敵軍。
按照歷史的規律,每代封建王朝的末期,都是王道無德以至舉國蕭條,吏治腐敗強權盤剝百姓。而煜朝末期又逢連年大災,天旱水澇、魔物肆虐,全國各地是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終致民不畏死,揭竿而起,各地義勇之旅漸漸集結,鑄成大氣,共同反抗暴政,對抗天災。
可當時最令起義軍各級將領頭疼的,就是在駐行大軍攻城掠地的過程中,屢遭魔物的侵襲,以至損兵折將,征途受阻,功業難成。
由此,為匡正濟世,救天下黎民於水火,一支由當年四坊行會的總會長‘祖稷豐’率領的高階術者隊伍,就加入到了起義軍的行列。
但彼時義軍中這支特殊戰隊自定的綱領是“只滅魔物,不傷人命!”
隨後,歷經近30餘年的征戰,起義軍終於平定了亂世,建立了新朝。可至此,那支原有兩千六百多人的高階術者戰隊,在多年與萬千魔物的抗爭中已折損大半,最終活下來的還不足一千人。
當時那位從平民起家的新朝開國之君,確有愛民恤物之情和匡正缺失之心。他深諳,若沒有這群賢能的術者以身殉道地傾力扶助,他這番皇圖大業能否成就還尚在未知?
因此,為感銘其功績,並彰顯新朝的仁德,那位開國君主便明下詔書:冊封當年所有參與輔佐義軍的術者為侯爵,併為那1679位殉國的術者修建公德陵,其後人可世襲爵位,享朝廷的長奉。
不過,當時還健在的祖稷豐代表那些活下來的術者,謝絕了朝廷的封賞,並勸諫那位君主:新朝剛立,連年戰火方熄,時下國弱民窮,百廢待興,正當修生養息,最不宜大興土木!所以賜建陵墓一事,也請聖上酌議從簡!
那位君主深感術門中人的忠義無私和身做表率之德,便採納了諸位術者的諫言,收回成命,並重頒明昭:
於諸位術門賢能之公,賞奉一世,撫卹三代;只予殞身者爵位,於生者不再以官爵束其身閥;公德陵園也宜從簡量加修建,卻能享帝王之家的世代禮祭之榮。
待這座陵園落成後,那位君主還在陵園闋碑的枋額上,親筆賜書“忠勇國士,千古忠魂”。同時還賦詩一首:
青山薄葬衍侯義,
烽火百年烙歸塵。
英魂夙志予往繼,
莫使空豎千碑林。
以警醒後世君主:勿忘勤政愛民,廣納賢士,禮敬術者,以保社稷永固。
由此,這座陵園才得名為“千候墓”
據史料記載,在轅夏國曆史上兩千多年的封建專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