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智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今生活的節奏就如同那洶湧奔騰、澎湃不可遏制的洪流一般。世人彷彿一個個飛速旋轉的陀螺,忙碌得忘卻了今夕何夕,甚至迷失了自己的方位。曾經有網友這樣形容自己的狀態:“每天忙得昏天黑地,若不是因為害怕飢餓,一日三餐簡直就成了浪費時間的事情。每次吃飯都如同風捲殘雲一般,早就不知道飯食的滋味了。”這樣的話語,實在是讓人心中湧起一股酸楚。人活在這個世界上,真正的意義究竟在哪裡呢?我們不是機器,也永遠難以成為機器,然而,如果長久地處於這樣忙碌的狀態,那與冰冷的機器又有什麼區別呢?
遙想過去的歲月,生活雖然質樸,卻不失一種儀式感。這絕不是空洞的辭藻,儀式的意義在於讓人能夠全心地去感受生活之美、文明之美、人生之美。一家人圍坐在桌旁用餐,歡聲笑語,細細品味佳餚,這是多麼溫馨愜意的場景啊。大家共享美食,暢談生活中的瑣事,幸福的味道在其間滿溢。但是,如果手持食物,站在公交、地鐵上晃晃悠悠地進食,不但毫無美感,而且還很容易因為不小心灑到別人身上而引發爭執。偶爾這樣做,還可以諒解,如果每天都如此,匆忙慌張,氣喘吁吁,那問題可就大了,又哪裡還有什麼儀式感呢?有人可能會說:“太忙了,實在沒有時間坐下來吃飯,能吃一口保證不死就足夠了。”對於這種說法,我實在是難以認同。
回憶往昔,不知道是哪位文人在他的著作中曾經說過:“即使是遠行,也應當端坐、品茶、保持優美的姿態。”這句話盡顯優雅從容之態,讀完之後能讓人的內心瞬間寧靜下來。想想我們大家出行的時候,大多是風塵僕僕的模樣,認為人在旅途就應該不修邊幅,神經緊繃。尤其是在趕火車、乘飛機的時候,更是如臨大敵,焦躁不安,就像池塘邊棲息的水鳥,稍有動靜就驚慌而飛。
這段話語深深地觸動了我的心,因為在漫長的歲月裡,我的生活狀態與那個網友極為相似。我一直渴望改變,卻苦於找不到恰當的理由。直到看到這句話,我才頓時覺得這就是為我而寫的。就連出門遠遊,都需要調整心態,放緩腳步,以從容淡定、悠然自在的姿態去體悟其中的美妙。那麼,居家生活就更應該如此了。
近些年來,我出行大多選擇自駕,不緊不慢地安排行程。這並不是故意拖延,而是心中有數。我有意遵循、踐行那個“規則”,果然是妙不可言。即使偶爾有趕火車、乘飛機的時候,我也是不慌不忙,整理齊整,從容地面對每一個步驟。因為我深知,火車、飛機絕不會為急躁的人早發一刻。等到了站臺或者候機樓,那些早到的人,不也和我一樣,老老實實地等候著嗎?
人在旅途尚且能夠如此,那麼居家生活就更應該從容且有定力。就拿一日三餐來說,只要合理安排時間,就可以端坐在餐桌前,聽著新聞,細細品味一粥一飯。或許未必能立刻收穫健康,但是那種從容的心態卻是立竿見影的。曾經聽說林清玄問周夢蝶:“你吃飯為什麼這麼慢?”周夢蝶回答說:“如果不這樣進食,又怎麼能知道這一粒米與下一粒米的滋味有什麼不同呢?”可見,看似相同的兩粒米,實際上也有細微的差別。如果囫圇吞棗般地過日子,斷然不能體會到從容的妙處。正因為從容,一頓簡單的餐飯,就可能讓人愛上那有滋有味的煙火人間。
人如果能夠從那飛速賓士的生活狀態,轉而進入從容淡定、無雜念、無貪慾的境界,那麼再複雜的事情也能輕易地找到解決的方法。回想過去,唱戲的人大多追求快,認為緊鑼密鼓、疾風驟雨式的演唱才有氣勢、顯功夫。後來才知道,唱戲其實是慢功夫。慢下來,才能考驗演唱者對氣息的掌控能力,才能把每一個字都交代清楚,這樣就有了韻味,唱腔也動聽,自信也就隨之而來,就能從容地應對下一句。
我曾經一直以為,凡事都是由慢及快比較難,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