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李懷德:我要低音炮! (第1/2頁)
亂鳳1983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50年代至60年代早期,汽車的車載收音機仍然以單聲道為標準配置,不過有些品牌的汽車,已經開始在後車廂安裝一個額外的揚聲器,並透過延遲播放,來形成和實現“迴音”的效果。
直到64年,腳盆雞品牌歌樂(clarion)推出了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立體聲汽車音響。早期還是以前後安裝揚聲器的佈局,不過沒過多久,就演變成了在車門和儀表盤上安裝成對的揚聲器,形成真正的立體聲音效。
而hIFI,是是英語high-Fidelity的縮寫,直譯為“高保真”,其定義是:與原來的聲音高度相似的重放聲音。
最初是在50年代初期,大漂亮的廣播電臺、媒體和音響製造商開始使用這個術語來描述高保真音響技術,作為一種銷售策略和市場宣傳手段,不過當時僅僅只是一個主觀概念而已。
直到60年代,漢斯喵標準化協會(dIN)制定了dIN 標準。該標準也為hi-Fi的定量化、以及產品使用“hi-Fi”一詞的最低技術指標提供了指導。
步入70年代,如柏林之聲、丹拿等hi-Fi裝置製造商陸續誕生,並且打造了許多產品。硬體市場也逐漸繁榮起來。(部分內容有引用資料文獻)
至於AV功放,那是家庭影院的一套標準,強調的是聲場氛圍。
而現在是1958年,華國國內,這些玩意兒基本都沒有。
別說華國了,國際上也還沒有發展起來,完全是一個藍海賽道。
不過——
許大茂也不懂這些,他是數字傳媒藝術專業的學生,一個普通本科,揚聲器hIFI這些的歷史引數什麼的,他自然不懂。
但他用過啊!
後世的大學生,誰沒四五六個耳機小音箱之類的。從9塊9保佑的塑膠垃圾材質桌面USb小音響,到幾百塊錢大學生入門級低音炮,然後是運動藍芽耳機,還有什麼骨傳導耳機,遊戲電競專用hIFI級0延遲聽聲辨位7.1立體環繞……
再退一步說,他數媒還得拍片子剪片子。所以自用的耳機音響什麼的,再差也差不到哪兒去吧?
迴音壁,超重低音,0延遲,環繞立體聲,7.1聲道,hIFI,杜比……這些雖然不懂,但都是耳熟能詳的關鍵詞。
許大茂鄉下放個電影,所帶的音響與村子裡用大喇叭沒啥大區別,單聲道沒有重低音,聲音大就夠了。
可他都把b-box與帝王音都給整出來了,自己還要玩兒說唱——
你這音箱拉胯跟不上,那他可就受不了啦。
就好比在用老人唱戲機聽周深的海妖吟唱,總感覺那喇叭下一秒就會爆掉。
實在無法忍受!
你曲子還有策劃以及表演再好,音質跟不上,效果輸一半。
於是他跟黃科長還有李主任等人說明了這個問題,但大家不以為然。
直到許大茂直接不用麥克風來了一段b-box的bass電音,再來了一段帝王音朗誦,然後這兩段都又用麥克風表演了一次。
坐在下面觀眾席的眾人才明白過來差距所在。
李懷德撓了撓頭髮:“是有很大的差別,但大家都是這樣兒的啊?應該沒什麼問題吧?”
他的潛意識中,反正到時候表演就在這個禮堂,要差大家都一樣,沒有必要在這種問題上糾結啊?
許大茂看了看四周,剛才他仔細聽了聽,實際上這個禮堂的空間佈局消音等方面也是不行的。但這個年代,有誰會研究這個問題?而且還是廠級的禮堂。
喇叭的位置也不對,只是放得多,功率足夠,但沒有做好音量平衡的調整……
簡單來說,太不專業。
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