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才能不亞於陳平的蒯通何以無奈離開了輔佐的韓信? (第1/2頁)
樂天派流浪的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楚漢爭霸期間,群雄角逐,他們身邊的謀士也大展其才,顯示了自己敏銳獨到的卓越謀劃能力,可謂"上兵伐謀",從而"四兩撥千斤",直接左右時局的變化。
如劉邦採納了陳平的"六出奇計",從而脫困轉危,迅速扭轉被動的局面,為開創西漢穩定西漢夯實了不可或缺的基礎。
然,才能不亞於陳平的蒯通,史稱韓信手下第一謀士,雖幫助韓信滅掉齊國,得劉邦恩封齊王,卻未能勸說韓信擁兵自立,導致功敗垂成,無奈之下,只得佯裝病癲,悲情地離開了自己忠心耿耿輔佐的韓信。婦人之仁的韓信,後來也落了個悽慘的結局。
這是為何?不妨從蒯通的生平說起。
一、蒯通其人
有秦末漢初縱橫家、辯士之稱的蒯通,原名蒯徹,據說是范陽人,出生地也就是今天的河北定興,具體出生時間、家庭情況不詳。
只知道他閃亮登場時,大約是公元前209年的秋天。因大澤鄉起義的陳勝稱王后,令手下武信君武臣征伐范陽。為了范陽百姓免遭戰火的生靈塗炭,蒯通先以"傳送檄文"之策說動范陽令徐公舉城歸降,又以"安定千里"之謀勸說武臣厚待起義歸誠的徐公:如此不戰而屈人之兵,便會恩澤燕趙大地,輕鬆實現你武信君北上的目標。
果然如蒯通所料,當武臣隆重迎接徐公的歸降後,燕趙大地三十多座城市迅速向武臣大軍投誠,為武臣建立趙國奠定了基礎。
這就是漂亮登場的蒯通,僅憑三寸不爛之舌的斡旋之術,便成功化解了一觸即發血流成河的戰爭。他的策劃能力由此成名,開始在刀兵四起的秦末亂世嶄露頭角。
二、投奔韓信
劉邦手下大將軍韓信佔領燕代地區後,欣賞韓信不凡軍事才能的蒯通,那時正在項羽那裡效力。因項羽沒有采納蒯通的好友安其生(也是很有才能的謀士)有遠見的謀劃,蒯通認為項羽更多的就是力拔山兮的武夫,也就沒有接受項羽的提任,轉而投奔韓信帳下。
在蒯通看來,雖說韓信現在隸屬劉邦集團,但他手握重兵,已平定趙、代、燕三國,繼續進軍的話,齊國也將收入囊中。屆時韓信的實力必將走向巔峰,可望一統山河建立新的封建王朝。
蒯通也將以頂級謀士之功光耀千秋,成為當世最耀眼的智囊之星。
於是,帶著這樣美好寄望的蒯通加入韓信的智囊團後,不久就因為卓越的才華得到韓信賞識重用,得授"第一謀士"的稱譽,可以隨時隨地向韓信建言獻策,不受任何阻擾。
由此,蒯通便在韓信帳下迎來高光時刻。
原來韓信正準備揮師討齊,聽說劉邦已派謀士酈食其成功勸說齊國歸降,便打算收兵還朝聽候差遣。關鍵時刻,蒯通便以漢王沒有下令收兵為由,極力勸說韓信繼續出兵,唯有拿下齊國,才有將軍進退自如的空間。
這就是蒯通步步為營的大韜略:亂齊之策。
採納此計的韓信,果然平定齊國之後震住了楚漢相爭的劉邦項羽,受困滎陽的劉邦只得安撫韓信,冊封他為貨真價實的齊王,項羽也趕忙派人來遊說韓信,要與他結盟。
三、蒯通"三分天下"之策
這時候的韓信,真正決定著天下的走勢。
他站在項羽那邊,項羽也就不費吹灰之力平定天下;他繼續站在劉邦這邊,打敗項羽也是十拿九穩。
若韓信造反自立,必然是"三足鼎立",待天下有變,再統率大軍平定項羽劉邦,也極有可能。
不得不說,蒯通深思熟慮的"三分天下"之策,確是對時局分析得最完美、最有效的千古謀劃。若韓信採納了此策,再不濟,也會與項羽劉邦平分秋色,不至於後來落了個被劉邦夷三族的悲慘下場。
只可惜軍事才能過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