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萬曆十五年》講了明朝哪些重量級人物,有何悲劇意義? (第1/2頁)
樂天派流浪的貓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熱播反腐大劇《人民的名義》講了一個令人不甚唏噓的現象,大貪官高育良原來是漢中大學有名的歷史學教授,後來轉行從政當了省委政法委書記後,卻因為追捧《萬曆十五年》這部歷史學專著,被人下套後,從而淪陷,無奈當上"保護傘",走上了貪汙腐化的不歸路。
那,《萬曆十五年》究竟是部什麼樣的歷史學專著?讓高育良如此追捧?有何警示意義?
不妨一一說道說道。
一、不簡單的《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是歷史學家黃仁宇耗時7年於1978年成書於1981年刊發的歷史學專著,也是他的成名作,還是暢銷書,曾獲"改革開放20年來對中國影響最大的20本書"。
該書主要擷取了1587年這一萬曆十五年為時間考察切入點,分七章重點研究萬曆皇帝及有之關聯的晚明重臣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贄等悲劇性人物,運用"大歷史觀"深度剖析了晚明必然走向衰落和滅亡的原因。
萬曆皇帝朱翊鈞年輕的時候也曾想勵精圖治,當個好皇帝,撐起大明的輝煌。又得嚴師張居正"勤儉治國"的良好教育,可後來還是消極怠政,創下了二十多年不上朝"不過問朝政"這一荒唐而又影響歷史的破天荒紀錄。間接導致維持不過60年的晚明灰飛煙滅。
首輔張居正最初得萬曆皇帝的絕對信任,實施了頗有成效的"一條鞭法",從而使萬曆皇帝繼位十年間國庫充實,外患也基本平息,可後來因57歲得病猝死而被文官集團攻擊與清算,最終身敗名裂,還被抄家直接打入十八層地獄。
接任的大學士申時行也曾是萬曆皇帝的老師,看到張居正的下場,不寒而慄之下,便選取了圓滑的處政方式,當上了"騎牆派",意圖左右逢源,又被文官集團攻擊為"首鼠兩端"的做派,最終自行辭職離任。
有"清流"之稱的模範官員海瑞,的確是潔身自好的清官,直抒胸臆就連當朝的嘉靖皇帝也不得不佩服其勇氣可嘉,卻因拿不出根治國家的良法,最終"海瑞罷官"無奈而世。
薊州總兵戚繼光也是個人能力居上的名將,打造的"戚家軍"重創了不可一世的海上倭寇,卻因"戚家軍"私人軍隊性質有違大明的國防制度,從而受文官集團的攻訐,最終戚繼光被罷免後病死。
姚安府知府李贄是激進的思想家,看到了晚明僵化的倫理道德已落伍,便提出了極端進步的主張,因此遭致非議,為文官集團所不容,最終於1602年下獄而自殺。
綜上可見,《萬年十五年》這部歷史學專著的確不簡單,正如書後結語:
皇帝的勵精圖治或者晏安耽樂,首輔的獨裁或者調和,高階將領的富於創造或者習於苟安,文官的廉潔奉公或者貪汙舞弊,思想家的極端進步或者絕對保守,最後的結果,都是無分善惡,統統不能在事實上取得有意義的進展……
二、高育良與《萬曆十五年》
《人民的民義》中的高育良,原本是研究歷史的高校老師,之所以追捧《萬曆十五年》這本歷史學專著,說明他還是認可這本書史學價值的,也有自己渴望打造風清氣正環境的理想與抱負。
所以,他後來轉行走上了致仕之道,當上了高官。只可惜,他卻在以史為鑑中迷了路,不知興替,在得與失中迷茫,認為人不過是天地之間的一粒塵沙,不可能"人定勝天",從而在進取之路上失去了敬畏心、失去了防範心。
所以,原本有遠大前程的高育良便因為錯誤解讀《萬曆十五年》,從而在當上省委政法委書記後忘了初心,以為選擇了上依靠副國級的趙立春,下打造自己的"漢大幫"培育自己的黨羽,便可以營造密不透風的小利益集團,確保自己的既得利益牢不可破。
哪想?高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