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悅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文天祥的《正氣歌》是一首充滿民族氣節和愛國精神的詩篇,透過描繪天地間的正氣,以及歷史人物的英勇事蹟,表達了作者堅定不屈的意志和對國家的忠誠。下面將詳細解析這首詩:
詩歌背景:
作者生平:文天祥(1236年-1283年),字宋瑞,號少陵野老,江西婺源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政治家和抗元英雄。
創作背景:《正氣歌》是文天祥在元大都獄中所作,時值夏日,狹小悶熱的囚室裡各種氣味混雜,但文天祥堅持信念,未曾動搖。
詩歌原文及翻譯:
原文節選: 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 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 皇路當清夷,含和吐明庭。 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 在秦張良椎,在漢蘇武節。 為嚴將軍頭,為嵇侍中血。 為張睢陽齒,為顏常山舌。 或為遼東帽,清操厲冰雪。 或為出師表,鬼神泣壯烈。 或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 或為擊賊笏,逆豎頭破裂。 是氣所磅礴,凜烈萬古存。 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地維賴以立,天柱賴以尊。 三綱實繫命,道義為之根。
翻譯: 天地之間充滿正氣,它賦予萬物形態各異。 在下面就表現為山川河嶽,在上面就表現為日月星辰。 在人間被稱為浩然之氣,它充滿了天地和寰宇。 國運清明太平的時候,它呈現為祥和氣氛和開明朝廷。 時運艱危時刻義士就會出現,他們的光輝形象一一垂於丹青。 在齊國有捨命記史的太史簡,在晉國有堅持正義的董狐筆。 在秦朝有為民除暴的張良椎,在漢朝有赤膽忠心的蘇武節。 它還表現為寧死不降的嚴將軍的頭,表現為拼死抵抗的嵇侍中的血。 表現為張睢陽誓師殺敵而咬碎的齒,表現為顏常山仗義罵賊而被割的舌。 有時又表現為避亂遼東喜歡戴白帽的管寧,他那高潔品格勝過了冰雪。 有時又表現為寫出《出師表》的諸葛亮,他那死而後已的忠心讓鬼神感泣。 有時表現為祖逖渡江北伐時的楫,激昂慷慨發誓要吞滅胡羯。 有時表現為段秀實痛擊奸人的笏,逆賊頭顱頓時破裂。 這種浩然之氣充塞於宇宙乾坤,正義凜然不可侵犯而萬古長存。 當這種正氣直衝霄漢貫通日月之時,活著或死去根本用不著去談論! 大地靠著它才得以挺立,天柱靠著它才得以支撐。 三綱靠著它才能維持生命,道義靠著它才有了根本。
詩歌主題:
主題探討:《正氣歌》主要表達了“正氣”這一哲學概念,正氣即宇宙間的正直和剛毅之氣,它不僅存在於自然界的山河與日月星辰之中,更體現在人們的道德行為和歷史選擇中。
詩歌人物典故:
歷史人物:
太史簡:春秋時齊國太史,在崔杼弒君後,堅持記載真相而被殺。
董狐筆:晉國史官,以公正著稱。
張良椎:秦末張良,刺殺秦始皇未遂,後輔助劉邦建立漢朝。
蘇武節:漢朝使節蘇武,被匈奴俘虜後堅守節操,牧羊十九年不改志。
張巡:唐朝將領,安史之亂中堅守睢陽,力戰叛軍。
顏杲卿:常山太守,反抗安史之亂,被捕後罵賊而死。
管寧:三國時期隱士,以清高著稱,拒絕曹操徵召。
諸葛亮:蜀漢丞相,作《出師表》表達北定中原的決心。
祖逖:東晉名將,北伐中原,誓要恢復華夏。
段秀實:唐朝官員,曾用笏擊頭奸臣,表現忠誠與勇氣。
詩歌藝術特色:
修辭手法:文天祥運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和典故,如“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透過對歷史人物的列舉,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和說服力。
語言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