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南明內鬥史二 (第1/3頁)
清風刀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永曆政權時期的內鬥,簡直令人咂舌。
隆武帝去世以後,廣西和廣東又同時出現了兩個新政權。
一個是大名鼎鼎的永曆皇帝朱由榔,他建立的永曆政權是南明歷經時間最長的政權。
另一個則是廣東朱聿鐭建立的紹武政權,朱聿鐭是隆武帝朱聿鍵的弟弟,隆武帝遇難以後,大學士蘇觀生等人認為隆武帝既然是正統,那他的弟弟唐王朱聿鐭自然也是有繼承資格的,所以不顧永曆帝的反對,建立了紹武政權。
結果這兩個政權在南明快要滅亡的情況下,居然還打了一仗,而且規模也不小。
這就不由得讓人驚訝,難道明朝就知道內鬥嗎?
結果紹武政權僅僅存在了一個月,就被南下的清軍滅亡,所以南明永曆政權便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正統。
可是讓人想不到的是,永曆政權居然完全是依靠大西軍的餘部才成立的南明政權。
大西軍是張獻忠的部隊,一直以來都是明朝想要剿滅的物件,顯然大西軍卻成為了南明唯一的主力人馬,不得不說命運的玩笑開得不小。
人生啊真是搞笑,你說張獻忠造哪門子反呢,最後竟成了保護明朝的最後力量。】
【永曆朝廷中,秦王孫可望掌握朝中大權,他也是大西四將軍的老大,所以一直對南明這些大學士不感冒,所以一口氣殺了十幾個大學士。
此後孫可望又與晉王李定國的大軍火拼,結果導致孫可望帶著人馬投降滿清,幾乎使整個貴州陷落。
這還沒完,孫可望走了以後,李定國成為了永曆朝廷的主力。
他打仗很猛,曾經寫信給鄭成功,希望能夠與他共同攻打廣東,從而可以順利會師。
可是一連給鄭成功去了多封信,滿口答應的鄭成功卻始終沒有履約。
獨木難支的李定國只好放棄了攻打廣東的計劃,帶兵撤回了雲南。
鄭成功此刻當然不想跟李定國合兵一處,因為合併以後,誰才是軍隊的一把手呢?這可說不好。
此後,李定國的結拜兄弟南明蜀王劉文秀,一直要求永曆皇帝坐鎮貴州,這樣可以激勵南明的將士為國效力。
永曆皇帝也是這麼想的,可是李定國卻表示嚴重反對,甚至上書要求告老還鄉。
李定國意思很明確,如果永曆皇帝去了貴州,那麼劉文秀極有可能取代李定國在南明的地位。
可是當時永曆皇帝坐鎮貴州,是南明光復天下最好的辦法。
結果愛國將領李定國把劉文秀給活生生逼走了,他甚至將貴州全境的人馬都撤回了雲南,使得滿清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了貴州。
不久之後,南明軍隊便節節敗退,從而導致了最終的失敗。
永曆皇帝甚至為了活下去逃到了緬甸,最終被吳三桂給捉了在滇池跟前絞殺。
自此,南明宣告徹底滅亡。
嗯,吳三桂真不是個東西,啊呸,活該萬年淒涼,兒子被康麻子幹掉。】
吳三桂看著手中的書信眼神厲色閃現,‘好,好得很呢,還把我幹掉?’
【南明若不內鬥,至少有四次翻盤的好機會。
弘光帝時期,如果四鎮軍閥之間不內鬥,共同保衛南京政府的話,那麼弘光政權不會那麼快結束。
他們手裡一共有至少15萬人馬,這可不是一股小力量,完全可以跟多鐸的大軍相抗衡。
如果再加上張名振和張煌言的部隊,絕對可以反敗為勝,至少可以保住南方的半壁江山。
隆武帝時期,如果鄭芝龍和何騰蛟不選擇內鬥的話,隆武政權北伐成功的希望是非常大的。
鄭芝龍手裡有十五萬人馬,何騰蛟手裡也有十五萬人馬。
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