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了個鯨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勤書是頭一次和蔣文昭接觸。
聽聞《三國》是蔣文昭寫的,他已經很驚訝了。
這會兒聽了蔣文昭的著作版權言論,他更是差點兒驚掉了下巴。
倒不是他不認同。
恰恰相反,他對此十分認同!
因為從前他寫過一個話本子,在盛京也小小風靡了一陣。
只可惜大夏沒有著作版權一說,他佚名的話本子被別人抄襲了。
並且還盜用他上冊的內容,搶先在他之前寫了中冊和下冊。
他告到衙門,衙門卻說證據不足,也沒有相關律法規定。
他一氣之下,便從此封筆了。
而後,和他一樣的人數不勝數。
因此,他對蔣文昭這“叔伯”的印象,也改觀了許多。
或許人都是有多面性的吧,這蔣叔伯也有值得人敬佩的一面。
回憶起這段往事,他便趁機向官家諫言了幾句。
“陛下,草民很是贊同蔣大人提出的著作版權一說,心中也有幾句想要諫言。”
官家今天很是高興,饒有了興趣的說:“大可說來聽聽。”
“是!”
“草民認為,應該在禮部設定一個書籍或者話本子備案的地方,當作者們釋出書籍時,便可去此處作登記。
當然,這項流程得保密,因為有的作者或許並不想讓別人知曉這書是他寫的。
如果世面上出現抄襲、仿寫,或者是直接冒領書籍,便可查閱備案,由此來證明此書籍的真正作者是誰。
抄襲、仿寫、冒領者,當受到罰沒銀錢或者其他的懲罰。”
官家若有所思,這說法倒是也新穎,比蔣文昭的更加詳細。
便順勢看向蔣文昭:“蔣愛卿覺得如何?”
蔣文昭當然是第一個同意,他方才沒敢細說,也就提了個大概,因為他覺著《三國》無人能續寫下冊,所以才沒提這一茬兒。
沒想到這紙片人居然提出了這麼貼近他原先世界的律法。
既如此,倒不如多完善完善,日後他寫話本子也越發有保障。
於是他道:“微臣覺得這個提議十分好,就像微臣方才說的,每一本話本子,每一個角色,都是作者的‘孩子’,裡頭傾注了作者的心血。
既如此,倒不如專門編撰一套與著作版權相關的律法,專門保護作者的權益。”
官家倒是覺得有些意思。
想來這一塊都是空白的,若是能編撰出一套完整的律法,也算是載入史冊的一項功績。
索性,官家當即便下令傳召禮部尚書。
德順公公笑著道:“陛下莫不是忘了,鄭大人去邊疆談和,離開盛京已經有些日子了。”
“哦!對對對!瞧吾這腦子,事情一多,竟是忘了。”
鄭安和去邊疆,那編撰律法一事,豈不是無人主持大局?
許是看出了官家的憂心,又許是與自個兒這作者有關。
蔣文昭頭一次攬活,“陛下,或許臣可以先編撰一版呈上,等鄭大人回京後,便能有參照,如此也能快些。
雖說此等行徑有些越權,但也只是寫個大概,最終還是要讓禮部修改定版的。”
“允了~”
官家幾乎沒思考,一口便應下。
在他心裡,蔣文昭是靠譜之人,交給他的事幾乎都辦的很漂亮。
況且編撰律法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
往年的典章法度,進行的十分緩慢,原因奇奇怪怪,有的是沒有參照,而有的是禮部不斷提出質疑,多次商議卻定不下來。
讓諫言者來譜寫參照版本,也是不錯的提議。
得